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

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

花屿高如浪,云峰远似天。

江声在南巷,海气入东田。

才子今朝去,风涛思渺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浔阳的阮咸宅坐落在长江的九条支流旁的竹林之前。
繁花盛开的小岛高耸如波浪,远处的山峰云雾缭绕,仿佛与天空相连。
长江的声音回荡在南边的小巷,海的气息弥漫向东的田野。
今日的才子即将离去,只留下风涛声中那份深远的思绪。

注释

浔阳:地名,指浔阳江畔。
阮咸宅:古代名士阮咸的居所。
九派:长江的九条支流。
竹林:象征高雅和隐逸。
花屿:开满花朵的小岛。
浪:比喻花屿的高低起伏。
云峰:云雾缭绕的山峰。
天:形容山峰之高。
江声:长江的流水声。
南巷:南方的小巷。
海气:海洋的气息。
东田:东方的田野。
才子:有才华的人。
去:离开。
风涛:江上的风浪。
渺然:深远、悠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情和对亲人离别时的情感。开篇两句“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设置了一个美丽的场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之中,而这竹林似乎是分成九个流派一般,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家乡自然风光的深刻印象。

“花屿高如浪,云峰远似天”两句则将景物描绘得更加生动,花屿(岛屿)比作波涛,显示出诗人眼中的江水充满活力,而云峰则被形容为遥不可及,如同天界一般,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远方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接下来的“江声在南巷,海气入东田”两句,则从听觉和嗅觉上进一步深化了对家乡风光的描绘。江水的声音似乎穿越了小巷,而海洋的气息则悄然溢入田野,这些都是诗人对于故土情感的真实流露。

“才子今朝去,风涛思渺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痛的深切感受。才子即将离开,面对着波涛汹涌的江水和连绵不绝的山峰,诗人的心中充满了留恋与不舍,这种情感在“思渺然”这三个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它既是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离合之苦的深刻领悟。

收录诗词(159)

杨巨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后改名巨济。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字:景山
  •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 生卒年:789

相关古诗词

春晚东归留赠李功曹

芳田岐路斜,脉脉惜年华。

云路青丝骑,香含翠幰车。

歌声仍隔水,醉色未侵花。

唯有怀乡客,东飞羡曙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春雪题兴善寺广宣上人竹院

皎洁青莲客,焚香对雪朝。

竹风催淅沥,花雨让飘飖。

触石和云积,萦池拂水消。

只应将日月,颜色不相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秋日韦少府厅池上咏石

主人得幽石,日觉公堂清。

一片池上色,孤峰云外情。

旧溪红藓在,秋水绿痕生。

何必澄湖彻,移来有令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胡二十拜户部兼判度支

清机果被公材挠,雄拜知承圣主恩。

庙略已调天府实,国征方觉地官尊。

徒言玉节将分阃,定是沙堤欲到门。

为爱山前新卜第,不妨风月事琴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