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凭谁为斲凤凰枝,欲寄朱弦写我思。
著叶浪同烟雨里,开花独向晚霜时。
羞随燕麦争春色,故伴乔松栖败篱。
唤取老嵇挥数弄,不辞满引帐前卮。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九成的作品,名为《再用前韵(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凭谁为斲凤凰枝,欲寄朱弦写我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借助某种力量来切割那象征高远与自由的凤凰之枝,以此作为传递自己情感的媒介。这里的“朱弦”很可能指的是琴弦,通过弹奏来抒发胸中块垒。
“著叶浪同烟雨里,开花独向晚霜时。”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比喻成附着在叶片上的波纹,与烟雾一般的细雨相融合,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同时,诗人还描绘了花朵独自在晚霜时节开放的情景,这不仅展示了植物顽强生命力,也象征着诗人的坚守个性。
“羞随燕麦争春色,故伴乔松栖败篱。”这里的“羞随燕麦争春色”可能是指诗人对于那些追求鲜艳春色的普通事物感到羞愧,因为自己并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相反,他选择与“乔松”(可能指的是孤独或坚韧的松树)为伴,栖息在那些已经破败的篱笆旁,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不随波逐流的情怀。
“唤取老嵇挥数弄,不辞满引帐前卮。”最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召唤古琴大师(老嵇),在帷幕之前演奏几曲,展现出一种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艺术生命力的追求。这里的“不辞”表达了一种无条件的投入和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个性坚守以及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不详
七载离家梦亦惊,春来又是听仓庚。
熟谙世味心如水,忽见吾人眼尚明。
青镜不堪看白发,长镵何处觅黄精。
只思归去西湖上,饱吃东坡玉糁羹。
每思乡里秀,日日听新除。
愁苦千行泪,清贫一束书。
端溪元秀爽,梅蕊正萧疏。
公事多馀暇,箪瓢亦晏如。
庾岭三江外,相过车马勤。
孤吟清庙瑟,愁思楚江云。
寂寞林逋宅,凄凉伍相坟。
何时定归去,摸索断碑文。
执别动经岁,年光挽莫留。
壮心今已老,雅志自无求。
白日将诗遣,生涯著醉酬。
颓然烟瘴里,一饱更何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