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切的乡愁和对书籍的珍视。"每思乡里秀,日日听新除"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美好风光的怀念,以及每天都能听到新的耕田信息,这或许是因为诗人不在家乡,而是在外地为官,所以只能通过消息来感受家乡的变化。这种对远方家园的思念,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感。
"愁苦千行泪,清贫一束书"则写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的忧愁与哀伤如同千行流淌不息的泪水,而他唯一的安慰是一束书籍。这里的"清贫"可能指的是生活上的简朴,也暗示了精神上的洁净和纯粹。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时代,能够拥有书籍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因此"一束书"也映射出诗人对于知识和文化的渴望。
"端溪元秀爽,梅蕊正萧疏"中的"端溪"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这里被用来描绘自然景色。"元"字在这里有美好的意思,而"梅蕊"则是对梅花的细腻描写,"萧疏"形容梅花清冷孤傲的态势。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另一面,那就是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最后两句"公事多馀暇,箪瓢亦晏如"则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公事"指的是官员的职务工作,而"馀暇"意味着闲暇、空闲。这里是说尽管公务繁忙,但在闲暇时光中,诗人仍旧能够享受简单的农耕生活,如同箪瓢(古代用来浇灌作物的工具)一般,从容不迫。
整首诗通过对乡愁、书籍和大自然的描写,以及对工作与闲暇态度的表达,勾勒出一位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