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抱石寒泉涌帝青,净涵窟宅驻鲵鲸。
谁知润物功无尽,只见岩腰鉴样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山石泉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生命力的赞美。诗中“抱石寒泉涌帝青”一句,以“抱石”形容泉水的源头紧贴着岩石,而“寒泉涌帝青”则表达了泉水清澈见底,宛如天上的碧蓝之色。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隐含着诗人对高洁、纯净事物的向往。
接着,“净涵窟宅驻鲵鲸”一句,则是从泉水引发联想,形容泉水汇聚成洞穴之中,就如同鱼类在其中安居乐业。这里的“鲵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以其能够变化多端而著称,它们在这清澈的泉水中自由自在地栖息,象征着一片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观。
诗人随后提问“谁知润物功无尽”,这是对自然界中水这种生命之源力量的感慨。水能够滋养万物,使它们得以生长,这种生生不息的能力,确实是无穷的。在这里,诗人通过这个问题,不仅在赞美水的作用,更是在表达对自然界永恒循环和生命力持续更新的敬畏之情。
最后,“只见岩腰鉴样平”一句,则是诗人观察到泉水在岩石间流过,形成如同镜面一般平静无波的景象。这里的“岩腰”,形容泉水流经的地点,而“鉴样平”,则是形容泉水清澈平滑,如同古代铜镜般映照出周遭山石的倒影。这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宁静、平和生活状态的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石泉水景观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生命力和生长力量的赞美。同时,它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宁静、纯净环境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界永恒循环的敬畏之情。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松盖筠幢护石门,净居尘境此间分。
不须更觅南行路,已向高峰见德云。
四壁萧萧一味愁,了无从事到青州。
殷勤独有张公子,为遣玉人宽鬓秋。
锦衣人逐惊沤散,丹旐歌随落照低。
它日扁舟江上路,酸风吹泪过姑溪。
当年接翼上天池,旧事空存雁塔题。
岂有新诗来渭北,谩令后学仰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