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书天庆观贺秘监堂三首(其一)

老仙旧地枕东城,古木参天警昼声。

我亦愿为方外友,风流何必并时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老仙曾经居住的地方靠近东城,古老的树木高耸入云,白天也发出响亮的声音。
我也愿意成为超脱世俗的朋友,风采和风度并不一定要与同时代的人相同。

注释

老仙:指修道之人或有道之士。
枕东城:形容位置靠近东城墙。
古木参天:形容古树非常高大,直入云霄。
警昼声:即使在白天,古木的响动也能引起注意。
方外友:超脱世俗的朋友,指修行者或志趣相投的人。
风流何必并时生:风采和风度不必局限于同一时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所作的《和书天庆观贺秘监堂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诗人以"老仙旧地枕东城"起笔,描绘了一幅古老的仙人居所位于东城的景象,暗示了此处的神秘与历史底蕴。"古木参天警昼声"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与自然之美,即使是白天,参天古木的婆娑声也仿佛在提醒人们这里是超脱尘世的所在。

"我亦愿为方外友"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秘监堂主人那样的超然之人,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风流。最后一句"风流何必并时生"则传达出诗人对于不同时代都能拥有风流人物的感慨,认为真正的风流并不受限于特定的时代背景,而是内在精神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描绘天庆观的环境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对超凡生活和风流人格的赞美,以及对个人精神追求的向往。秦观的文笔清新,情感深沉,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和书观妙庵

龙瑞宫中种玉人,诛茅结室傍秋云。

自言洞里山川别,此处千分未一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和程给事赠虞道判六首(其六)

使君本住道家山,时访玄都太古坛。

阴惠已能追许令,治功不独过韦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和程给事赠虞道判六首(其五)

汉武游心缥缈间,文成五利尽登坛。

何如屈曲韩夫子,不羡神君白玉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和程给事赠虞道判六首(其四)

囊中玉色已经餐,醉拂丝桐坐杏坛。

应笑倦游尘滓客,鬓毛萧瑟事铅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