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园四咏(其一)雅志堂

谢公有雅志,颇爱东山游。

坡仙得其心,妙语寄清讴。

苍生事未了,已了还即休。

彭泽小邑宰,其事固不侔。

等閒一墨组,未死谁肯投。

况此大功业,声名天壤流。

始末终不渝,盛事古鲜俦。

信知山林乐,不贵公与侯。

岩壑有廊庙,搢绅或戈矛。

而况此老躯,日月不少留。

汲汲尚不足,岂容复悠悠。

揭榜慕前贤,驽马睎骅骝。

死者如可作,把酒起相酬。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谢公有高尚的情趣,特别喜欢到东山游玩。
苏东坡理解他的心境,用美妙的诗句表达这种清雅的心声。
世间俗务尚未完成,一旦完成就该放下。
彭泽县虽小,但做官的职责却不可同日而语。
轻易放弃笔墨生涯,除非在世之人谁愿意这么做。
更何况是这样伟大的事业,名声流传天地之间。
从头到尾始终不变,这样的盛事在古代也少有匹敌。
确实知道山林的乐趣,不在于公卿的尊位。
山川岩壑中也有朝廷,士大夫间也有刀戈冲突。
更何况我这老朽之躯,时光不会停留片刻。
急切追求尚且不够,怎能允许自己悠闲度日。
公开宣称仰慕先贤,如同劣马渴望成为骏马。
如果死者能复生,我愿举杯与他们共饮。

注释

谢公:指谢安,有高雅的志向。
东山:谢安曾隐居的东山。
坡仙:苏轼,号东坡居士。
清讴:清雅的歌声。
彭泽:晋代彭泽县。
侔:相当,匹敌。
墨组:指文人墨客的生活。
岩壑:山川岩谷。
搢绅:古代官员的代称。
戈矛:象征战争和冲突。
驽马:劣马,比喻才能平庸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的《山园四咏(其一)雅志堂》,主要表达了对谢公(谢安)隐逸之志的赞赏和对其超脱世俗、追求山林之乐的共鸣。首句“谢公有雅志,颇爱东山游”直接点出主题,赞美谢公的高尚情操和对自然的热爱。接下来通过“坡仙得其心,妙语寄清讴”将谢公的精神与苏东坡相提并论,赞扬他们的心境相通。

诗中提到“苍生事未了,已了还即休”,暗示谢公虽有济世之才,但更注重内心的宁静。随后以彭泽令为例,说明谢公的选择与仕途显赫不同。诗人感慨“等閒一墨组,未死谁肯投”,表达对淡泊名利的推崇。

“况此大功业,声名天壤流”进一步强调谢公的高尚品格和深远影响,而“始末终不渝,盛事古鲜俦”则高度评价他的始终如一。诗人认为,真正的快乐在于山林,而非公侯之位,“岩壑有廊庙,搢绅或戈矛”形象地描绘了世态的变迁。

最后,诗人感叹时光易逝,自己“日月不少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并以“汲汲尚不足,岂容复悠悠”表达对谢公精神的向往。结尾处“揭榜慕前贤,驽马睎骅骝”表达出诗人积极向上的态度,希望能像先贤那样追求卓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谢公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高洁人格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

收录诗词(896)

姜特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 字:邦杰
  • 籍贯:浙江丽水

相关古诗词

山园四咏(其四)醒心亭

昔人醒心处,唯恐玉山颓。

我今醒心亭,正与醉为媒。

醒心非醒酒,所醒遗形骸。

如病得大丹,如梦忽惊回。

如闇秉巨烛,如蛰发春雷。

有时酩酊中,蘧蘧自形开。

下视名利场,昏晓走尘埃。

醒处元不醒,醉时良可哀。

嗟哉我何人,颠倒有至怀。

不求醉中醒,却醉醒中杯。

形式: 古风

山居二首(其二)

吾虽享厚禄,自是一书生。

炙背随日车,嘘酒依瓶笙。

教儿读古书,课仆莳春荣。

野意自足乐,澹然违世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山居二首(其一)

山居少交游,在家仍懒出。

忽得佳友生,开怀可销日。

杯盘随所有,新故皆如一。

客醉不肯留,我欢终未毕。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中古

中古风俗醇,田野多贤人。

沮溺识孔丘,渔父辞伍员。

后世多薄俗,往往妖孽作。

小则为胜广,大则为莽卓。

物坏虫生之,俗坏奸生之。

古道日已远,呜呼其可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