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感遇(其二)》由明代诗人张家玉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描绘了孤臣在艰难时局中的心境,以及对命运的无奈与反思。
首句“奔走孤臣胆备尝”,开篇即点出诗人的身份——一位孤独的臣子,在动荡的时代中奔波劳碌,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恐惧。这种形象鲜明地勾勒出诗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坚韧。
接着,“死生谁复问苍苍”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死问题的深思。在面对生死抉择时,他不禁质疑上天是否能给予明确的答案,流露出对命运不可控的无奈与困惑。
“兽蹄鸟迹交中国,雾惨烟荒满战场”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的凄凉景象。兽蹄鸟迹象征战争的痕迹遍布大地,雾惨烟荒则渲染出战场的荒凉与悲壮,让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痛苦。
“昔日人谋应有定,如今天命不于常”转折处,诗人反思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差异。他认为过去人们对于未来的规划或许有所依据,但如今的命运却难以预测,充满了变数。这一对比,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化的深刻洞察。
最后,“江山无限凄凉泪,拭向西风洒夕阳”以景结情,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观之中。无限江山,承载着无尽的哀伤与泪水,诗人选择在西风中洒向夕阳,既是对过往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寄托。这一结尾,既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也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感知和对生命意义的深沉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