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忆京华》,是明代诗人张家玉所作。诗中描绘了对京城往昔繁华景象的追忆与感慨。
首联“岧峣天府两金汤,妖气苍茫白日荒。”以“岧峣”形容山峰高耸,象征着京城的雄伟;“两金汤”可能指代皇宫或皇城,这里用以象征京城的辉煌。然而,“妖气苍茫白日荒”一句,通过“妖气”和“白日荒”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京城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一片荒凉。
颔联“玉减香消虚少嫔,花残歌散冷朝阳。”进一步描绘了京城的衰败景象。玉减香消,宫殿中的珍宝和香气都已消失,宫殿中少了嫔妃的欢声笑语,只剩下冷清的朝阳。这句诗通过“玉减香消”、“花残歌散”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京城由盛转衰的过程。
颈联“铜驼北望沉荆棘,铁骑南侵满战场。”铜驼,古代铜制的骆驼,常用来比喻京城的废墟。诗人站在废墟之上,向北望去,只见荆棘丛生,一片荒芜;向南则可见铁骑南侵,战场上满是战争的痕迹。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北方的荒凉与南方的战乱,表达了对京城现状的深切忧虑。
尾联“回首可怜关塞月,捣衣砧上为谁忙。”诗人回首望向京城的方向,只见月光下的关塞显得格外凄凉。捣衣砧上的忙碌,本是为了准备衣物,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却显得无处安放,充满了无奈与哀愁。这一句诗通过捣衣砧的忙碌与京城的荒凉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京城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过往繁华的怀念。
综上所述,《忆京华》一诗通过对京城往昔繁华与当前衰败景象的对比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京城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