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九岭晚归

半月足未出,空林叶渐稀。

偶随秋草去,便趁晚云归。

路逼沙穿履,松明影照衣。

行行转山峡,已见竹间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傍晚时分从九岭归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首句“半月足未出”,以“半月”暗示时间已近黄昏,而“足未出”则透露出诗人归家心切,急于结束一天的劳顿。接着“空林叶渐稀”一句,描绘了林中落叶逐渐稀少的景象,既渲染了季节更替的氛围,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偶随秋草去,便趁晚云归”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随性而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秋草与晚云,既是自然界的元素,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象征着自由与超脱。

“路逼沙穿履,松明影照衣”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细节,通过“沙穿履”和“松明影照衣”这两幅画面,不仅展现了行走的艰辛与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悟。

最后,“行行转山峡,已见竹间扉”两句,将视线引向了诗人的归宿——竹林间的家门。这一转折不仅完成了空间上的转换,也寓意着诗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宿,结束了旅途的疲惫,迎来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体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6)

通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日焦山阅楞严

一枝悬笠处,三月聚粮时。

日出人初醒,春深燕不知。

细风梳石发,新水扈江篱。

未入空王室,冥然尚有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秋日润兄过访苕霅之游(其一)

何来拄杖响松扃,左挂椰瓢右澡瓶。

却是故人湖上至,袈裟犹带两山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秋日润兄过访苕霅之游(其二)

踏破芒鞋意自闲,青山无处不潺湲。

西东两目连双径,闻说其中好闭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望丹阳

曲岸平川驾小航,秋云堆里出重冈。

遥看天影苍茫处,一带孤城倚夕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