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浪淘沙·江天暮雪》由清代诗人袁绶所作,描绘了一幅江天暮雪的壮丽景象。
首句“江阔水云宽”,开篇即以开阔的江面和飘渺的云雾勾勒出一幅辽远的画卷,展现出一种浩瀚无垠的自然景观。接着,“暮景萧然”一句,点明了时间背景——黄昏时分,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花飞六出玉成团”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雪花比作玉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纷飞的美丽景象。此处“六出”一词,既指雪花的形状,也暗含了古代对雪花的神话传说,增添了诗意与神秘感。
“风急潮回沙不起,压损琅玕”描绘了风急浪涌的场景,潮水虽回却未起沙,暗示了江面的平静与力量的对比,同时“琅玕”一词,原指美石或竹子,这里借喻江边的竹林,表现了江边景色的坚韧与生命力。
“瞑色上层峦,木叶声乾”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深沉,山峦被夜色覆盖,树叶不再发出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夜晚氛围。
“踏枝翠羽不知寒,唤醒梅魂红欲绽,瞥眼春还”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翠羽”(可能指鸟儿)踏枝而不觉寒冷,反衬出冬日的寒冷,同时也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梅花在冬末春初之际绽放,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而“瞥眼春还”则表达了时光流转,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
整首诗通过对江天暮雪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顽强,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