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潘雪松柱史建言谪闽三首(其一)

偶缘谏猎动天阍,万里南迁亦主恩。

一壑岂能安薜荔,五云长自忆兰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宗道所作的《送潘雪松柱史建言谪闽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潘雪松因进谏而被贬至福建的感慨与关切。

首句“偶缘谏猎动天阍”,描绘了潘雪松因直言进谏触动了上层权力机构,暗示了他因言获罪的背景。这里的“天阍”比喻朝廷或权力中心,形象地展现了潘雪松谏言的后果。

次句“万里南迁亦主恩”,则在表面上看似矛盾,实则蕴含深意。一方面,潘雪松被贬至遥远的福建,这无疑是政治上的打击;另一方面,“主恩”二字表明,即便是在贬谪的境遇下,也依然承载着君主的恩典。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对君主的尊重,也暗含了对潘雪松个人命运的复杂情感。

接下来的“一壑岂能安薜荔”,运用了自然界的意象来隐喻潘雪松的处境。一壑(山谷)象征着潘雪松被贬后的环境,薜荔则是生长在潮湿山谷中的植物,常用来形容环境恶劣或生活艰难。这句话表达了对潘雪松在贬谪之地生活的担忧和同情。

最后一句“五云长自忆兰荪”,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五云象征着吉祥、尊贵,而兰荪则是高洁之物的代称,如兰花和香草。这句话意味着即使身处贬谪之地,潘雪松依然怀念着那些象征着高尚品德和理想追求的事物,表达了他对美好品质的坚守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友人遭遇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士大夫对于道德勇气与个人命运的复杂思考。

收录诗词(251)

袁宗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字:伯修
  • 籍贯:荆州府公安
  • 生卒年:1560—1600

相关古诗词

送潘雪松柱史建言谪闽三首(其二)

片帆南下碧江湄,秋月芦花绾别离。

此去莫惊潘鬓改,止缘忧国半成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送潘雪松柱史建言谪闽三首(其三)

朅来紫气满关门,柱史玄同道自尊。

我欲冥心求胜义,临行乞得五千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饮小修所携惠泉(其一)

昔逢惠山人,曾说惠山好。

季子千里来,同饮惠山水。

形式: 五言绝句

饮小修所携惠泉(其二)

竹里自烧铛,清烟淡林月。

一饮洗烦嚣,再饮沁毛发。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