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蒙有丝

唐蒙有丝,不可以缝。戴星有谷,不可以舂。

天有匏瓜,其谁食之。海有昆布,其谁衣之。

飞鸟依人,不可与语。嘉树蔽身,不可与处。

鹤飞于天,其鸣在阴。鱼沈于渊,其潜在深。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以唐蒙的丝线和星宿的谷物为引子,展开了一幅宏大的自然与人类关系的画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界中的事物与人类社会相联系,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人类行为的深刻思考。

“唐蒙有丝,不可以缝”,唐蒙所拥有的丝线,虽是珍贵之物,却无法用来缝制衣物,暗示了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并非总是得当,有时会违背自然规律。

“戴星有谷,不可以舂”,星宿下的谷物,即使丰收,也无法通过舂米的方式转化为食物,喻示着自然界的循环与人类活动之间的不匹配。

“天有匏瓜,其谁食之”,天上的匏瓜,无人能采摘食用,象征着自然界的某些事物超出了人类的获取能力或理解范围。

“海有昆布,其谁衣之”,海洋中的昆布,虽可作为食材,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获取和利用,反映了资源分配的不均等。

“飞鸟依人,不可与语”,飞鸟虽然依赖人类生存,但它们的思想和情感难以被人类理解,寓意着人与自然之间存在沟通的障碍。

“嘉树蔽身,不可与处”,美好的树木虽然可以提供庇护,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非总是和谐共存,暗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鹤飞于天,其鸣在阴”,鹤在天空自由飞翔,其鸣声却在阴暗之处,象征着自然界的神秘与不可完全掌握。

“鱼沈于渊,其潜在深”,鱼儿深藏于深渊之中,隐秘而不可见,比喻自然界的某些秘密和未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现象的描绘,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应如何尊重和保护自然,体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和思考。

收录诗词(23)

公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雪饮红梅花下漫咏

我闻花灾,风欺霜妒。惟其争妍,故有销堕。

寒梅孤特,傲然风霜。白惟素质,红则浅妆。

一枝雪态,万点春光。谁为清伴,疏竹两行。

澹影无声,冰肌有骨。鹤举逍遥,龙潜孤寂。

冷韵一庭,浮香四壁。乘时得气,杲日东生。

雪消水来,大地成春。万紫千红,缤纷献媚。

开落无言,梅花斯贵。

形式: 四言诗

宗人时中之南鸿胪索余诗为韦弦之佩作此与之

炎帝开天,垂仁创制。爰及西周,眷彼苗裔。

实始焦城,离疆启世。维陜有焦,古曰名都。

胙土命氏,此其权舆。有棼孙子,棋跱星敷。

代易世疏,本根一气。譬若千江,同源派异。

念兹厥初,慨焉以喟。猗猗令族,来从宛陵。

有璧在怀,和风郁蒸。匪我则阿,实宗之英。

观光上京,音徽日振。遨游冬春,载觞载咏。

岂无他人,不如同姓。携手亡何,周南以迁。

孰是典司,曰胪句传。何时复来,一别三年。

汉有延寿,经学之宗。亦有孝然,飞声青龙。

和谈遂饮,奕叶清风。峨峨德素,开我后人。

庶其绳之,以慰所亲。匪仁曷仗,匪善曷敦。

一篑非微,为山可至。千里虽难,脂车策骥。

华胃遥遥,孰敢不厉。

形式: 四言诗

三月三日同社修禊东湖

暮春其柔,元已维朝。招我友朋,薄言临流。

兰敷其英,柳滋其条。川鸟群飞,渊鳞载浮。

服我春服,汎彼轻舟。群动咸熙,于焉遨游。

形式: 四言诗

祁之柳二章分寄君实伯隅

祁之柳,其叶油油。自我送子,于祁之洲。

伫立望之,莫知我愁。岂不能言,以写绸缪。

我言斯永,我心则忧。乃如之人,洵美且修。

我之所臧,人以为尤。祁之柳,其叶烂烂。

自我送子,于祁之畔。伫立望之,莫知我怨。

岂不能言,以写嘅叹。我言之长,我心则乱。

乃如之人,洵美且灿。人之所荣,子以为患。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