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读鹦鹉赋作》由明代诗人朱妙端所作,通过对祢衡的《鹦鹉赋》的解读,表达了对祢衡忠诚与才华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人物曹操(阿瞒)的讽刺,以及对黄祖的不屑。诗中以祢衡的《鹦鹉赋》为线索,展现了其清高的音调与内心的悲凉,对比曹操的枭雄形象,突出了祢衡的独立人格与高尚情操。
“谁云祢正平,刚傲而慢侮。”开篇即对祢衡的个性进行了肯定,认为他的刚直与傲骨并非是对他人的轻慢与侮辱。接着,“载读鹦鹉赋,忠诚照千古。”赞扬祢衡通过《鹦鹉赋》展现的忠诚与才华,其光芒照耀千古,令人敬仰。
“清音悲且和,羁愁益凄楚。”描述了祢衡作品中的情感,既有清雅之音,又蕴含着深深的悲凉与忧愁,这种情感的交织更显其艺术魅力。“阿瞒肆枭雄,直视何足数。”将曹操比作肆意妄为的枭雄,对其行为表示不屑,体现了诗人对正义与道德的坚持。
“黄祖驽下材,焉能与君伍。”对黄祖的评价则更为直接,认为他不过是庸才,无法与祢衡这样的杰出人物相提并论。接下来,“玉碎真可嗟,珠沉竟何补。”借玉碎珠沉的比喻,表达了对祢衡命运的惋惜,同时也暗示了其才华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与发挥。
最后,“凤鸟揽德辉,贤人相时辅。”以凤鸟象征贤人,强调了德行与时机的重要性,贤人在适当的时候能够发挥关键作用。同时,“天地正昏蒙,君祸良自取。”指出当时社会环境的混乱,暗示了祢衡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
“不见商山翁,深藏避豺虎。”以商山四皓的故事作为结尾,隐喻了在乱世中选择隐退或避世的智慧,同时也表达了对祢衡未能逃脱命运束缚的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祢衡及其作品的解读,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独到见解,也表达了对忠诚、才华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