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

岧峣古道前,一上思茫然。

废井存遗迹,残碑记往年。

岩阴交草色,林薄起炊烟。

南望乡关远,浮云何处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天目山古道的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与自然的宁静美。

首句“岧峣古道前”,以“岧峣”形容山势高峻,点明了地点为天目山,同时“古道”二字暗示了这条道路历史悠久。接着“一上思茫然”则表达了诗人初登此地时的感慨,既有对未知的探索欲,也有对过往的思绪万千。

“废井存遗迹,残碑记往年。”这两句通过“废井”和“残碑”这样的意象,展现了古道上的历史痕迹,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废井和残碑是时间的见证者,它们的存在让诗人不禁回想起往昔的故事。

“岩阴交草色,林薄起炊烟。”这两句转而描写自然景色,岩石的阴影与青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而远处林间的薄雾中升起的炊烟,则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南望乡关远,浮云何处边。”诗人站在古道之上,向南眺望,故乡似乎遥不可及,而天空中的浮云则无边无际,象征着人生的迷茫与远方的未知。这一句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目山古道及其周围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和徐天泉刘完庵同过沈石田友竹居韵

去湖三里近,种竹万竿馀。

径转通幽处,朋来问索居。

散金时买画,补屋为藏书。

千古王摩诘,辋川应不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过沈继南墓

寂寞空山下,凄凉野水滨。

易名嗟有日,挂剑愧无人。

月冥猿啼夜,天寒草未春。

素车来较晚,洒泪忽盈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谒徐武功墓

絮酒来何暮,凄凉百感生。

文名推独步,相业沮垂成。

才大人多忌,功高谤易行。

只应坟下水,流恨去难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分题得太湖送邬用明还鄞

一水遥遥与海通,舟行疑似入虚空。

三江共接朝宗势,万古长怀底定功。

茂苑人烟帆影外,洞庭山色浪花中。

登瀛有客频来往,欲驾云涛趁便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