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沈继南墓

寂寞空山下,凄凉野水滨。

易名嗟有日,挂剑愧无人。

月冥猿啼夜,天寒草未春。

素车来较晚,洒泪忽盈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哀伤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感慨。首句“寂寞空山下”,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孤寂、空旷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凄凉野水滨”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萧瑟与悲凉,暗示着诗人所处之地不仅自然环境恶劣,更可能承载着某种情感的重负。

“易名嗟有日,挂剑愧无人”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与遗憾。这里“易名”可能指的是改名以纪念逝者,而“挂剑”则源自于《庄子·外物》中的故事,意指完成某项任务后,将剑挂起,表示使命已了。这两句中“嗟”和“愧”二字,分别表达了对逝者未能完成心愿的惋惜和对自己未能为逝者留下更多纪念的自责。

“月冥猿啼夜,天寒草未春”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景象,月色暗淡,猿猴哀鸣,天寒地冻,草木未见生机。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凄美之感,也暗喻了逝者生命的短暂与哀悼之情的深沉。

最后,“素车来较晚,洒泪忽盈巾”点明了诗人前来悼念的时间稍晚,心中充满了悲伤与悔恨,泪水不自觉地湿透了衣襟。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哀悼之情,让人感受到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逝者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怀念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谒徐武功墓

絮酒来何暮,凄凉百感生。

文名推独步,相业沮垂成。

才大人多忌,功高谤易行。

只应坟下水,流恨去难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分题得太湖送邬用明还鄞

一水遥遥与海通,舟行疑似入虚空。

三江共接朝宗势,万古长怀底定功。

茂苑人烟帆影外,洞庭山色浪花中。

登瀛有客频来往,欲驾云涛趁便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赠金本清中翰

少将词赋继班扬,馆阁周爰岁月长。

朝罢独书天上诏,使归那有橐中装。

齐棺古?先秦出,岐鼓遗文后世光。

乞得鉴湖三十里,四明原是贺公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震泽道士沈长春

春风归骑柳边停,一上仙台思杳冥。

苕水远从天目下,弁山长绕太湖青。

片云孤鹤吹笙度,千树啼莺把酒听。

最爱笼鹅能好客,无人援笔写黄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