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舟行水上时所见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细腻交织。首句“杨花白于绵,榆策细如钱”以生动的比喻,将杨花比作洁白的绵絮,榆树的幼枝细得仿佛铜钱,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并触征人棹,春愁殊为牵”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的内心情感联系起来,杨花和榆树的触碰似乎触动了行舟人的思绪,引发了深深的春愁。
“冲波无日夜,归梦已经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行舟在波涛中无休止地前进,时间仿佛停滞,归乡的梦已经延续了多年,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何似忘机鸟,中流去渺然”以“忘机鸟”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像那些自由自在、不为尘世所累的鸟儿一样,能够在心灵的深处找到一片宁静与自由,远离世俗的纷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自我情感的敏感捕捉和细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