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苏伯修参政之京兆尹任三首(其二)

上苑东风珂佩鸣,宫莺初啭隔花声。

天清北口烟尘净,云去西山雨雪晴。

畿甸居民瞻奉使,衣冠国子拜先生。

汉家张赵何须数,待看皋夔致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京城春日的景象与人文氛围。首句“上苑东风珂佩鸣”以“上苑”象征京城皇家园林,东风轻拂,仿佛能听到贵族们的佩玉声,营造出一种华贵而宁静的氛围。接着,“宫莺初啭隔花声”则通过鸟鸣声,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隔花声”也暗示了景物的层次感和空间的深远。

“天清北口烟尘净,云去西山雨雪晴”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天空的澄澈与自然界的和谐。北口的烟尘被清风带走,西山的雨雪在阳光下消散,呈现出一派清新明净的景象,寓意着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

“畿甸居民瞻奉使,衣冠国子拜先生”描绘了京城中百姓对官员的尊敬与期待,以及学子对知识的渴望与崇拜。这不仅体现了社会秩序的井然,也反映了教育与文化的传承。

最后,“汉家张赵何须数,待看皋夔致太平”将苏伯修比作古代贤臣张良、赵普,并期待他能像皋陶、夔一样为国家带来长久的太平。这种寄予厚望的表达,既是对苏伯修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京城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巧妙塑造,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社会的风貌和人们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收录诗词(47)

高明(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瑞安人,受业于县人黄溍时,成古典名剧《琵琶记》。元代戏曲作家。瑞安属古永嘉郡,永嘉亦称东嘉,故后人称他为高东嘉。他的长辈、兄弟均能诗擅文。他曾从名儒黄□游,黄为官清廉,并以至孝见称。的思想、品格受家庭、老师影响颇深。明代万历刻本《琵琶记》插图青年时期用世之心很盛,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以《春秋》考中进士,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职。为官清明练达,曾审理四明冤狱,郡中称为神明。他能关心民间疾苦,不屈权势,受到治下百姓爱戴,处州期满离任时,百姓曾为他立碑

  • 字:则诚,号菜根道人
  • 生卒年:约1305~约1371

相关古诗词

送苏伯修参政之京兆尹任三首(其三)

天上神仙白玉京,烟花缭绕凤凰城。

端门日上红云动,太液春寒绿水生。

封事晓当香案奏,奎星夜接泰阶明。

更看鼎鼐功成后,绿野堂深遂素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积雨书怀

晓来深院生寒思,五月江城尚裌衣。

新水池塘鱼暗长,湿云楼阁燕低飞。

飘零王粲辞家久,牢落潘郎感发稀。

却笑炎威都洗尽,夜凉疏雨乱萤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徐方舟之岳阳

布帆高挂发吴歌,巴陵到时秋思多。

凉风渐落君山木,明月正满洞庭波。

丈夫壮游有如此,人生清事能几何?

想见题诗搜景物,夜深风雨泣湘娥。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丁酉二月二日访仲仁仲远仲刚贤昆季别后赋诗以谢

隐君家在越江边,烟雨江村绕舜田。

玉树郎君宜采服,紫荆兄弟正青年。

山云晓闇读书屋,湖水春明载酒船。

何日重来伏龙下,参同契里问神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