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熙怡亭

齐山翠微青天外,西邻还云脩竹里。

不如道人熙怡亭,巍然迥出青溪水。

云谁穷高视千里,亦不沮洳埋蓬藟。

清晨门外千家供,落日香销一禅几。

欲知道人熙怡乐,泛舟偏向江淮舣。

游人莫问老夫名,聊咏春红与秋紫。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隐居生活画卷。诗人沈辽以“熙怡亭”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亭子周围自然环境的清幽与和谐,以及居住于此的道人的闲适心境。

首句“齐山翠微青天外”,以“齐山”作为背景,用“翠微”形容山色之青葱,再以“青天外”展现其高远,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意境。接着“西邻还云脩竹里”,进一步描绘了道人所居之地的静谧与清雅,竹林环绕,云雾缭绕,仿佛世外桃源。

“不如道人熙怡亭,巍然迥出青溪水。”这一句将焦点转向“熙怡亭”,强调其独特之处,不仅位于山水之间,更体现了道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亭子“巍然迥出”,既是对亭子位置的描述,也是对道人精神境界的隐喻。

“云谁穷高视千里,亦不沮洳埋蓬藟。”这两句表达了道人超越世俗、心胸开阔的品质,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不受外界影响。

“清晨门外千家供,落日香销一禅几。”描绘了道人日常生活的简朴与宁静,清晨时分,门外千家之供,体现了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而“落日香销一禅几”,则通过夕阳余晖下的禅坐场景,表现了道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修行。

最后,“欲知道人熙怡乐,泛舟偏向江淮舣。游人莫问老夫名,聊咏春红与秋紫。”这两句表达了对道人生活方式的向往与尊重,同时也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快乐,不必过分追求名利,而是享受自然之美与心灵的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熙怡亭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居住于此道人生活的刻画,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状态的向往。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开北山望白石烂

欲寻白石烂,故开北山路。

所向虽似殊,吾真得孤屿。

容与水上云,娑罗月中树。

胜意已自适,何必方舟渡。

形式: 古风

奉送孝续归九江

池阳决曹窦君掾,三年勾钉烦指呼。

朝来脱去如敝屣,华舟泛泛归匡庐。

君家世吏二千石,缘饰儒雅穷诗书。

昔岁先君使湖外,特荐尊府闻公车。

廷尉于公有阴德,翩翩青紫登华涂。

江城僻院本无事,穷山培塿多荒芜。

中间叶侯久无政,顾遇僚吏无精粗。

狴犴缧囚常数百,小大往往多非辜。

不知滞狱困寒暑,直疑为吏忧妻孥。

惟君不茹亦不吐,独自垂钓来南湖。

使者交章任为令,从此平步青云衢。

香炉峰前木叶落,樽垒好在黄家垆。

此来行李有佳句,莫忘齐山黧老夫。

形式: 古风

奉送太古归旧隐

前年姚令下阳羡,老夫为赋铜官山。

飘飘道人今复往,有如孤云谁可攀。

三尺古琴膝上弹,一杯龙水刀无环。

药囊空空何所有,独抱冲气参人寰。

人生富贵无金丹,须臾白骨凋朱颜。

何为愁苦强作乐,逍遥不去烟霞间。

吾昔东游岂无意,腰下铜章初不关。

至今山水尚可想,断梦时向荆溪还。

安得此身如白鹤,飞与道人天外闲。

路逢仙友若相问,为道绿发今斓斑。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以沉香拄杖奉寄总老戏呈句偈

七尺潜虬出海污,久同病士御三车。

旃檀彫断终非相,薝卜芬芳漫散花。

绝是离非参妙用,穿云涉水伴生涯。

东林大士还知否,止此无言是作家。

形式: 偈颂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