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正民所作的《卜居》。诗中描绘了诗人历经漂泊,年华老去的沧桑感。首句“吴越飘零已十年”,点明了诗人的流离失所,时间的流逝。接着“侵寻绿发变华颠”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岁月在诗人头上留下的痕迹,从青丝到白发,岁月无情。
“身閒且运陶公甓,力弱难先祖逖鞭。”这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虽有闲暇,却无力像东晋名将陶侃那样勤于劳作,亦无法效仿祖逖北伐的壮志。陶公甓和祖逖鞭,分别代表了劳作与征战,诗人以之自喻,流露出内心的无奈与感慨。
“兵火广陵无旧业,沟渠槜李有新田。”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战乱后的景象,广陵(扬州)昔日繁华不再,诗人失去了原有的产业;而槜李(今浙江嘉兴)则有新的田地开垦,暗示着生活的艰难与变迁。
“此怀应被元龙笑,更傍苕溪卜一廛。”最后两句,诗人以汉末名士陈元龙自比,表达了自己的处境和心态。陈元龙曾对刘备说“大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何能卧于草庐之中!”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仍有不甘平庸之心,希望能在苕溪畔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境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