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墨竹》由元代诗人应梦虎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墨竹之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独到见解。
首句“为爱江头碧玉林”,以“江头碧玉林”比喻墨竹,形象地描绘出墨竹在江边生长的姿态,如同碧玉般清雅脱俗,流露出诗人对墨竹的喜爱之情。接着,“生绡移入小斋深”一句,将墨竹画作比作生绡,生动地表现了墨竹被移入书房深处的情景,营造了一种静谧而高雅的氛围。
“轩屏得此数竿足,淇澳从教千亩阴”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墨竹在书房中的作用与价值。数竿墨竹不仅装饰了书房,还带来了清凉的阴凉,仿佛淇澳千亩竹林的意境,展现了墨竹的实用与审美双重价值。
“幸免雪霜侵直干,不妨木石伴虚心”则表达了墨竹坚韧不屈的品质和与世无争的品格。墨竹虽身处书房,却能幸免于雪霜的侵袭,象征着其坚韧的生命力;同时,它与木石相伴,象征着其谦逊与淡泊的心境。
最后,“苏仙文老成寥落,安得高人为赏音”一句,借用了苏轼(苏仙)和文同(文老)两位古代文人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有高人能欣赏墨竹之美的愿望,同时也暗含了对当前社会环境的感慨,以及对真正懂得欣赏自然之美的知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墨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墨竹的外在美,更深入探讨了其内在的品质与精神,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