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罗朋所作的《唱名日与同年赋诗》描绘了科举考试中唱名日的壮观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科举制度下的一幕。
首联“龙烛辉煌五夜阑,花迎仙仗拥千官”,以“龙烛”象征皇帝的威严,“五夜阑”点出时间已至深夜,而“花迎仙仗”则描绘了花儿在仙人驾临时的迎接姿态,营造出庄重而神圣的氛围。“拥千官”则表现了众多官员簇拥的情景,凸显了科举考试的规模宏大。
颔联“胪音雷动蓬瀛曙,戟卫霜明殿陛寒”,进一步描绘了唱名仪式的场景。其中“胪音雷动”形容唱名时声音之大,如同雷鸣,体现了仪式的庄重与隆重。“蓬瀛”是传说中的仙境,这里借指考场,暗示考生们如同进入仙境一般,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戟卫霜明殿陛寒”则通过“霜明”和“寒”字,形象地描绘了考场内外的环境,既突出了科举考试的严肃性,也暗示了考生们在寒冷中坚持追求知识的决心。
颈联“风定玉炉香影直,日高金榜墨痕乾”,转而描写考试结束后的情景。风停后,玉炉中的香烟笔直上升,象征着考试的公正与纯洁;“日高”则表明时间已经过去,而“金榜墨痕乾”则预示着考试结果即将揭晓,考生们的命运也将随之改变。
尾联“甲科不入微臣梦,三策深期子细看”,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参与科举考试的遗憾,同时也对那些能够参加并有望高中的人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仔细审视自己的策略,为未来做好准备。这一联既有个人的感慨,也蕴含了对科举制度的尊重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科举考试的壮观场面,还蕴含了对知识追求的赞美、对公平正义的向往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思考,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子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