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杂兴》由宋末元初诗人方一夔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百态的描绘,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情感抒发。
首联“南枝憔悴北枝荣,转眼浮华迹已陈”以自然界中南枝的衰败与北枝的繁盛对比,象征着世间事物的更替与繁华终将消逝的主题。南枝的憔悴与北枝的荣光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以及世间万物盛衰无常的规律。
颔联“昨梦已空巫峡雨,昔游曾记武陵春”运用典故,通过“巫峡雨”和“武陵春”的情境,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巫峡雨可能暗指楚辞中的巫山云雨,象征着浪漫的爱情或美好的梦境;而武陵春则可能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代表了一种理想化的、远离尘嚣的美好世界。这两句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往昔美好记忆的追忆与留恋。
颈联“浮生一日复一日,世事后人哀后人”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轮回。诗人感叹生命如同流水,日复一日地流逝,而世事变迁,后人哀叹前人,前人又哀叹后人,体现了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尾联“两鬓欲霜行脚倦,悠悠无计谢风尘”则是对个人境遇的描述。诗人形容自己两鬓斑白,行路劳顿,面对世间的纷扰与尘埃,感到无力摆脱。这一联表达了对年华老去、身心疲惫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杂兴》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体验的结合,深刻探讨了时间、记忆、人生无常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