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南枝憔悴北枝荣,转眼浮华迹已陈。

昨梦已空巫峡雨,昔游曾记武陵春。

浮生一日复一日,世事后人哀后人。

两鬓欲霜行脚倦,悠悠无计谢风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杂兴》由宋末元初诗人方一夔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百态的描绘,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情感抒发。

首联“南枝憔悴北枝荣,转眼浮华迹已陈”以自然界中南枝的衰败与北枝的繁盛对比,象征着世间事物的更替与繁华终将消逝的主题。南枝的憔悴与北枝的荣光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以及世间万物盛衰无常的规律。

颔联“昨梦已空巫峡雨,昔游曾记武陵春”运用典故,通过“巫峡雨”和“武陵春”的情境,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巫峡雨可能暗指楚辞中的巫山云雨,象征着浪漫的爱情或美好的梦境;而武陵春则可能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代表了一种理想化的、远离尘嚣的美好世界。这两句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往昔美好记忆的追忆与留恋。

颈联“浮生一日复一日,世事后人哀后人”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轮回。诗人感叹生命如同流水,日复一日地流逝,而世事变迁,后人哀叹前人,前人又哀叹后人,体现了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尾联“两鬓欲霜行脚倦,悠悠无计谢风尘”则是对个人境遇的描述。诗人形容自己两鬓斑白,行路劳顿,面对世间的纷扰与尘埃,感到无力摆脱。这一联表达了对年华老去、身心疲惫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杂兴》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体验的结合,深刻探讨了时间、记忆、人生无常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与感悟。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大卿先生惠药方

浅谋不遂少年狂,咄咄催人鬓发苍。

深雪寒添诗兴爽,早梅清彻梦魂香。

已谙林壑投閒趣,且试神仙却老方。

闻说丹炉留近处,赢粮我欲问金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田园杂兴

半生灯火误牛衣,晚岁才能悟昨非。

雨笠半攲将犊去,丝车细捲趁蛾飞。

粟生烧地山宜老,草烂新畬水正肥。

莫道劳生何日息,迩来是事喜忘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观物

彭殇颜蹠不相齐,秋悴春荣各有时。

共种花分红白色,同根木有死生枝。

悲欣自是人情异,赋予宁非造物私。

却笑庄生未谙此,安排齐物费言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木犀花(其一)

此花习气爱巉岩,不受红尘点碧衫。

地把鹫峰移境界,天教蟾窟堕尘凡。

瑶林摵摵敲残玉,金屑霏霏贮满函。

月影徘徊花影乱,待携双盏与君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