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东城萧寺荒烟内,底事旌旗与客来。
六代豪华归茂草,少年风节有高台。
门前好鸟鸣佳木,径里閒僧扫绿苔。
强为登临一怀古,懦夫芜句两非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静谧的东城萧寺景象。首句"东城萧寺荒烟内",以"荒烟"渲染出寺庙的衰败和历史的沧桑感。次句"底事旌旗与客来"则提出了疑问,为何在这样的废墟中,还有旌旗飘扬,客人造访,暗示着历史的偶然与变迁。
第三句"六代豪华归茂草",通过"六代豪华"的历史典故,暗指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如今只剩下茂盛的野草见证。第四句"少年风节有高台"则转而赞扬那些坚守节操的少年,他们的精神在高台上依然熠熠生辉。
接下来两句"门前好鸟鸣佳木,径里闲僧扫绿苔"描绘了萧寺内外的宁静生活,好鸟鸣叫,佳木葱郁,僧人悠闲地清扫着绿苔,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幽氛围。
最后两句"强为登临一怀古,懦夫芜句两非才"表达了诗人勉力登临,试图从历史中汲取感悟,但自谦为无才之人,无法用华丽的辞藻描绘这番情景,流露出一种谦逊和对历史的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萧寺为背景,寓言历史兴衰,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高尚品格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自身的谦逊和对文学的敬畏。
不详
莫釐山头万家橘,震泽閒人一叶舟。
林袅金丸出篱落,浪喷雪阵上汀洲。
云生缥缈吟魂远,日入穹窿醉望收。
不禁五湖容小隐,为传篇什谢苏州。
强寝夜何永,通宵梦不成。
晓灯寒有晕,跳蚤静闻声。
宦拙宜身退,家贫长道情。
自怜前计失,半世慕虚名。
月光清极向中秋,千古松陵此夜游。
寥泬更无云碍眼,沧浪合是我维舟。
浮生未有明年约,浅酌聊资到眼留。
辜负金波三万顷,诗豪草圣在杭州。
玉兔光中系小桅,长虹影里倒樽罍。
一年此夜清秋半,万里无云霁色开。
月女婵娟如有旧,波神安稳亦怜才。
合须豪饮酬佳赏,不共乌台御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