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一日赴安南

燕城秋早五云开,路入南交几月回。

奉使始从天上出,行人即看日边来。

班超万里终投笔,郭隗千金更筑台。

圣主恩深极炎海,伏波铜柱任苍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七月十一日赴安南》描绘了诗人出使远方的壮志豪情与对国家深沉的忠诚。诗中以“燕城秋早五云开”开篇,渲染出一幅秋高气爽、云开见日的壮丽景象,预示着旅程的开始和希望的开启。接着,“路入南交几月回”则表达了旅途的遥远与未知,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归期的期待。

“奉使始从天上出,行人即看日边来。”这两句运用了浪漫的比喻,将出使比作从天界出发,既体现了使命的神圣与崇高,也暗含了对旅途艰辛的准备。而“班超万里终投笔,郭隗千金更筑台。”则是借用了历史典故,班超远征西域,投笔从戎,展现了英勇无畏的精神;郭隗筑台招贤,寓意着国家对人才的渴求与尊重。这两句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增强了诗人的形象,使其成为一位既有理想又有行动力的使者。

最后,“圣主恩深极炎海,伏波铜柱任苍苔。”表达了对君主深恩的感激以及对国家忠诚的决心。圣主的恩泽如同温暖的阳光,即使在遥远炎热的南方也能感受到。伏波铜柱,象征着国家的威严与领土的稳固,即使历经岁月的侵蚀,依然屹立不倒,象征着国家的长盛不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出使远方的壮志豪情,以及对国家忠诚与深沉的爱。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家国情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300)

傅若金(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汝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 籍贯: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
  • 生卒年:1303—1342

相关古诗词

涿州楼桑村先主庙

先主君臣并材杰,天倾炎汉苦须扶。

曹瞒力尽才分国,葛亮谋成竟托孤。

道路只今通陇蜀,山河无复限荆吴。

行人为指楼桑庙,肠断西风散白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磁州

晓出邯郸露满空,武安红树起西风。

鼓山路向云间落,滏水船从地底通。

秋草尚疑曹氏冢,野花无复赵王宫。

古来富贵皆黄土,莫笑行人忆梦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汴梁

汴上荒城绕故宫,山头危石堕秋风。

夷门市起闻嘶马,梁苑樵归见断鸿。

斗草尚馀残后碧,进花无复盛时红。

欲登高处肠先断,满目閒愁赋未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登岳

万壑千峰次第开,祝融最上气崔嵬。

九江水尽荆扬去,百粤山连翼轸来。

入树恐侵玄帝宅,牵萝思上赤灵台。

明年更拟寻春兴,应及潇湘雁北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