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史馆李学士任和州

事主惟公直,承恩赴历阳。

舟浮淮水远,路绕楚山长。

馆谒僧侵月,郊迎吏蹋霜。

下车难久滞,飞诏即徵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一心为公公正,接受恩命去历阳。
乘船漂浮淮水,路途漫长过楚山。
在馆舍拜见僧人,直到月上;郊外迎接官员,踏着寒霜。
刚到任难以停留,紧急诏书召唤我回京。

注释

事主:指担任职务的人。
惟:只。
公直:公正无私。
承恩:接受皇恩。
赴:前往。
历阳:古代地名,今安徽和县。
舟:船。
浮:漂浮。
淮水:河流名,流经江苏、安徽等地。
远:遥远。
路绕:道路蜿蜒。
楚山:泛指南方的山,古代楚国地界。
长:漫长。
馆谒:在馆舍拜见。
僧:僧侣。
侵月:直至月亮升起。
郊迎:在城郊迎接。
吏:官吏。
蹋霜:踏着霜冻。
下车:官员到任。
难久滞:难以长久停留。
飞诏:紧急诏书。
徵黄:召唤回京,徵召之意,黄指皇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文兆为友人李学士赴任和州所作的送别之作。诗中表达了对李学士公正无私、忠心事主的赞美,以及他对朋友此行的关切与期待。

"事主惟公直",赞扬了李学士的忠诚和正直,表明他在侍奉君主时秉持公正无私的原则。

"承恩赴历阳",既表达了李学士得到朝廷恩典,又暗示了他前往任职的重要使命,历阳即和州,地处长江边,地理位置重要。

"舟浮淮水远,路绕楚山长",通过描绘舟行淮水、山路迢迢的景象,寓言了李学士旅程的艰辛与遥远。

"馆谒僧侵月,郊迎吏踏霜",进一步描绘了当地官员的热情迎接,即使夜晚月光下或清晨霜寒中,都表现出对他的尊敬。

"下车难久滞",预示了李学士在地方上难以停留太久,暗示其职责重大,需要迅速投入工作。

"飞诏即徵黄",最后以皇帝紧急征召的场景收尾,表达了朝廷对他的器重和期望,"徵黄"可能指召回京城。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通过旅途细节和官场礼节,展现了李学士的品性与使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仕途的关注。

收录诗词(14)

释文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闽(今福建)人(《湘山野录》卷中)。九僧之一(《清波杂志》卷一一)。今录诗十四首

  • 籍贯:一作南越

相关古诗词

送宇昭师

相见又相别,无言感倍兴。

诸峰微下雪,一路独行僧。

午饭烟村磬,宵吟石屋灯。

他方人请住,又得继南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送惟凤师之终南

终南关内见,寒翠叠空虚。

明代谁招隐,深秋自卜居。

宵晴吟洞月,日晓饭溪蔬。

此后嫌名出,应无入阙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简长师之洛

动静非常态,超然西去心。

水期经洛听,云约到嵩吟。

斋访烟村远,禅依竹寺深。

祇应风雅道,相府是知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莎庭

苒苒从莎长,凄凉雨乍晴。

穷秋閒客步,落日乱蛩鸣。

近接苔阶迥,遥连竹径平。

杖痕兼鹤迹,来往自纵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