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苒苒从莎长,凄凉雨乍晴。
穷秋閒客步,落日乱蛩鸣。
近接苔阶迥,遥连竹径平。
杖痕兼鹤迹,来往自纵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静谧画面。"苒苒从莎长"写出了莎草丛生,随风摇曳的景象,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凄凉雨乍晴"则点明了不久前还下过雨,此刻雨后初晴,空气清新,带着一丝凄凉之感。
"穷秋閒客步",诗人以闲客的身份漫步在深秋时节,足见其心境的悠闲和孤寂。"落日乱蛩鸣"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夕阳西下,秋虫的鸣声显得尤为嘈杂,却也增添了几分生动。
"近接苔阶迥,遥连竹径平",诗人走近苔藓覆盖的台阶,视线延伸到远方,竹径笔直而开阔,展现出庭院的清幽与深远。"杖痕兼鹤迹"暗示了诗人可能独自一人,杖藜而行,留下了清晰的痕迹,也暗含了对仙鹤出没的想象。
最后两句"来往自纵横",既描绘了诗人行走的自由自在,也寓言了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随意,给人留下回味的空间。整体而言,这是一首以景抒情,寓哲理于自然景色中的宋诗佳作。
不详
闽(今福建)人(《湘山野录》卷中)。九僧之一(《清波杂志》卷一一)。今录诗十四首
西山乘兴宿,静称寂寥心。
一径杉松老,三更雨雪深。
草堂僧语息,云阁磬声沈。
未遂长栖此,双峰晓待寻。
诗禅同所尚,邂逅在长安。
为客闲相似,趋时懒一般。
分题秋阁迥,对坐夜堂寒。
未遂归山计,流年鬓已乾。
近闻高静趣,犹寄广陵居。
夜会听琴阻,秋期看月疏。
几成归越梦,久绝入梁书。
四释分题处,年来一榻虚。
几年天柱居,韬光外浮世。
禅心混沌先,诗思云霞际。
山雪涤茶铛,溪泉濯祖毳。
富德鄙利徒,贵道轻权势。
竹牖晴长开,松扉夜不闭。
霜严庭树萎,雨暴龛灯翳。
红叶遇寒烧,白头逢暖剃。
终期为近邻,清话素相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