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官事私忧总不论,每于楼上到黄昏。
江城日暮须吹角,野寺僧归自掩门。
秋晚山川多草木,年丰场圃足鸡㹠。
人生几有渊明乐,稚子迎门酒满樽。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在官职之余,更多地沉浸于私人的忧虑和情感,而不是公务上的纷争。在楼上,诗人目睹着黄昏时分,这是一个时间节点,也是心境转换的瞬间。
"江城日暮须吹角"一句,透露出边塞之地的苍凉与警觉。古代边关常有吹角报更的习惯,因此这不仅是对黄昏时分的描绘,也暗示着时间流逝和边疆生活的严肃。
接下来的"野寺僧归自掩门"则展现了一个更加宁静的画面。僧人在日落之后回归庙宇,关上寺门,这个动作不仅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描绘,也映射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精神状态。
"秋晚山川多草木"一句,则将画面拉回到更广阔的自然景观。秋天的山川因草木繁盛而显得特别葱郁,这是对丰收季节的一种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年丰场圃足鸡犬"接着这一意境,进一步强调了农业社会中丰收带来的喜悦和满足。鸡犬成群,代表着农家生活的繁荣与安宁。
最后两句"人生几有渊明乐,稚子迎门酒满樽"则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感慨和祝愿。渊明乐,是指深远而清澈的快乐,这里的"几有"表达了对这样美好时光难得的感叹。而稚子(小孩子)迎门,酒满樽,则是家中团聚、欢庆丰收的一种温馨场景。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平和、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美好时光的珍惜。
不详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诗人陈师道之姊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久雨秋深对晚晴,近山昏黑远山明。
滩头艇子排行系,水底鱼儿作队行。
衰柳带风犹喜舞,残蝉送日尚能鸣。
角冠藜杖何为者,独向溪边忘姓名。
冶谷鸦仍乱,空同日欲曛。
关河围绝壁,鼓角壮中军。
自纳和戎策,还停草檄文。
征西好规矩,后世见忠勤。
爱静无由静,思归不得归。
干时虚碌碌,怀往迥依依。
菊酒还吹帽,玄霜未授衣。
知他蘧伯玉,曾悟少年非。
再到崆峒寺,题名尚宛然。
存亡如昨日,筋力想当年。
祸福归玄鸐,晨昏听杜鹃。
此间无虎豹,好著养生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