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后煖如三、四月间,作此志异

谁信寒晖北陆行,羊裘葛帔日纷更。

只缘气煖花先发,岂为民贫地久晴。

人畏萑苻同虎穴,?喧窗户作雷声。

莫言世事沧桑甚,节序迁流也不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小寒时节之后,气温突然回暖,仿佛进入了三、四月的温暖季节。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人间世事的复杂多变。

首句“谁信寒晖北陆行”,开篇即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冬日寒冷景象的意外发现,暗示了接下来将有一段不寻常的温暖时期。接着,“羊裘葛帔日纷更”描绘了人们穿着厚重衣物,随着天气逐渐转暖而更换衣物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季节变换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只缘气煖花先发,岂为民贫地久晴。”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气温回暖的原因,并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暗示了温暖不仅来自自然界的阳光,也可能源自人心的温暖与关怀。通过“气煖”与“花先发”的对比,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人畏萑苻同虎穴,喧窗户作雷声。”这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的恐惧心理,如同身处虎穴一般。同时,通过“喧窗户作雷声”这一夸张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恐惧感,同时也暗示了外界环境的动荡不安。

最后,“莫言世事沧桑甚,节序迁流也不明。”这两句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指出尽管世事变幻莫测,但季节的更迭却有着其自身的规律,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应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顺应自然和社会的规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社会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思考与反思。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将近新庄口号

遥望眼朦胧,非复旧闾里。

忽闻鸡犬声,前村藏雾里。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纸]韵

乱后经红毛港有感

山径阴森极,寒侵鹤氅裘。

风摧林竞吼,石砌水横流。

袅獍何时殄,沧桑此日更。

运乖天心偪,心怯梦魂惊。

破屋鬼欺客,荒村民苦兵。

桃源如可觅,竞欲避秦行。

暴雨强于弩,元云拥作帱。

笋舆行荦确,狼狈益增愁。

日短易黄昏,萧萧万籁繁。

榛荆生沃壤,鸡犬寂荒村。

估客腰缠裘,征人踵接奔。

流离多失业,康济愧前言。

形式: 古风

红毛港晓发

竟夜梦难圆,晨星窥客舍。

仆夫眼瞢腾,轮鞅迟迟驾。

小犬嗥阶前,寒灯闪篱罅。

霜华冷似冰,小立茅檐下。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书感(其一)

严冬风雨急,恻恻自怜予。

骨肉雕残后,乡邻丧乱馀。

霜寒悲雁阵,路梗绝鱼书。

百感真交集,宵长气莫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