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仁仲见寄

齿发已如许,江湖何所之。

忽收前月信,未和去年诗。

至宝怀双璧,新愁理乱丝。

为亲能捧檄,此意独余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钱惟善对友人王仁仲寄来的书信的回应。诗中表达了诗人年岁渐长,面对江湖生活的思考与感慨。诗的开篇“齿发已如许,江湖何所之”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年龄增长与对未来的迷茫,暗示了岁月不饶人的现实。

接着,“忽收前月信,未和去年诗”两句,既是对收到友人来信的惊喜,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这里的“信”不仅指实际的书信,也象征着友情与交流,而“诗”则可能代表了诗人的情感表达或生活感悟,暗示了诗人在时间的流逝中,与过去相比,或许在创作上有所变化或停滞。

“至宝怀双璧,新愁理乱丝”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这里“双璧”比喻珍贵的宝物,可能是对友情、才华或是某种精神寄托的珍视;“新愁理乱丝”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面对新愁时内心的纷乱与复杂,需要细心梳理,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琐事和情感纠葛的处理态度。

最后,“为亲能捧檄,此意独余知”表达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以及对亲情的重视。这里的“檄”原指古代官府文书,此处可能借指传递家书或重要信息的任务,体现了诗人作为家庭支柱的责任感。同时,这句话也表明了诗人对友人情感的深刻理解,即在忙碌的生活与家庭责任中,能够感受到友情的温暖与支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阶段转变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友情、家庭责任的珍视与思考。

收录诗词(76)

钱惟善(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顺帝至正元年,省试《罗刹江赋》,时锁院三千人,独惟善据枚乘《七发》,辨钱塘江为曲江,由是得名。官副提举。张士诚据吴,弃官。既殁,与杨维桢、陆居仁同葬干山,人称三高士墓。有《江月松风集》

  • 字:思复
  • 号:曲江居士
  • 籍贯:钱塘

相关古诗词

送族侄扩之通州

吾族最全盛,家声诗礼传。

自遭丧乱后,谁能事陈编?

犹子苦好学,乡闾称独贤。

文采珊瑚枝,照映《棠棣》篇。

时同竹林会,啸咏相周旋。

一朝携酒至,别我荒城边。

问渠欲何之,言将适通川。

通川渺何许,远在沧海壖。

府侯朱夫子,招我开讲筵。

老怀极慰喜,汝去毋留连。

吹墟千里外,感激故人怜。

修程尽努力,慎勿中道捐。

蛟龙起春雷,雕鹗抟秋天。

物遇各有时,立功须盛年。

此行非草草,著鞭宜尔先。

要登青云路,忠义尚勉旃。

舟发梁溪水,帆拂狼山烟。

骨肉重相思,两地心悬悬。

长江浩无波,击楫秋风前。

行当赋清句,怀此山中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次元翚见寄韵

通衢一倾盖,分首犹惜别。

况是忘年交,离绪那可说。

蝉鸣野外秋,雁叫沙头月。

永保松柏姿,同盟岁寒节。

形式: 古风

雁南飞

雁南飞,飞不住。

暮暮朝朝不稳栖,飞向水穷山尽处。

水穷山尽天南头,年来有客离家愁。

天空无云明月夜,千里万里清光流。

家园零落秋风遍,人闻雁声泪如线。

雁兮雁兮可奈何,稻粱多处多网罗。

形式: 古风

编篱曲

编竹篱,密密编。朝禦鸡犬入,暮防豺虎穿。

交加编联互相倚,竹密藤缠坚莫比。

春风披拂百花开,一片繁华如锦绮。

君不见西家有篱编不密,夜夜惊呼防盗贼。

愿言兄弟莫相疑,明日齐心编竹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