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稚子慵都睡,先生唤不应。
虫声窗外月,书册夜深灯。
半醉聊今古,千年几废兴。
有怀人未会,不乐我何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深夜的静谧环境中专注阅读的场景。开篇"稚子慵都睡,先生唤不应"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孩子们已经沉沉入睡,而读书人却仍旧专心致志,不为外界的声音所扰乱。接着"虫声窗外月,书册夜深灯"更进一步描绘出一个安静的夜晚,只有蟋蟀的叫声和窗外明亮的月光陪伴着读书人的沉浸,而书籍与灯光则是夜深人静时学习的象征。
诗中间的"半醉聊今古,千年几废兴"表达了作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慨,他通过对历史的探索和思考,体会到历史的沧桑变化,以及文明兴衰的无常。这里的“半醉”不仅可以理解为酒精带来的微醺,也可以看作是被历史文化所浸润的心灵状态。
最后两句"有怀人未会,不乐我何曾"则透露出诗人对未能遇见志同道合之人的遗憾,以及对于自己过往时光的不满。这里的“何曾”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某种美好事物渴望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读书环境的细腻描绘,揭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内心的独白,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松竹阴寒分外苍,芭蕉花湿梦中香。
抽身朱墨尘埃里,入眼山林气味长。
今日更无秋热去,晓晴犹带雨馀凉。
却将白发三千丈,缲作霜丝补锦囊。
寄老山林度懒残,新秋又是一年年。
青编翠竹风窗月,白酒红蕖水槛天。
暑欲谢时偏更毒,侬当醉后恕渠颠。
者稀尚隔来年在,且釂今宵药玉船。
何处秋深好,山林处士家。
青霜红碧树,白露紫黄花。
一熟雠频雨,朝晴祷暮霞。
连宵眠不著,犹自爱新茶。
圃迥人全寂,池清虑自消。
萍根微著水,荷叶欲穿桥。
今岁知何故,秋阳尔许骄。
追凉犹有处,此老未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