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谢尊师自南岳出入京

曾听鹿鸣逢世乱,因披羽服隐衡阳。

几多事隔丹霄兴,三十年成两鬓霜。

芝朮未甘销勇气,风骚无那激刚肠。

中朝旧有知音在,可是悠悠入帝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曾经听闻鹿鸣之时正逢世间动乱,因此穿上道服隐居在衡阳之地。
多少纷扰之事阻隔了向往仙境的热情,三十年光阴已致两鬓斑白如霜。
虽然服食仙草却仍未放弃昂扬的斗志,风雅诗骚无法抑制我刚直的衷肠。
朝廷之中过去就有了解我的知音存在,但是否就这样悠然地踏入帝王的京城呢?

注释

曾听:曾经听闻。
鹿鸣:指鹿鸣声,常用来形容太平盛世或象征贤才聚集。
逢:遇到。
世乱:世间动乱。
因:因此。
披:穿上。
羽服:道士或隐士的服装,这里指遁世的装扮。
隐:隐居。
衡阳:地名,这里泛指南方的隐居之地。
几多:多少。
事隔:事情阻隔。
丹霄兴:对仙境或理想境界的向往之情。
三十年:形容时间长久。
成:导致。
两鬓霜:两鬓变白,比喻年老。
芝朮:灵芝和术,均为仙草,比喻修身养性之物。
未甘:不甘心。
销:消磨。
勇气:斗志,勇敢的精神。
风骚:《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中的《离骚》,代指文学才华,此处也指文人的忧愤。
无那:无奈,没有办法。
激:激发。
刚肠:刚直的性格,坚定的意志。
中朝:朝廷之中。
旧有:以前就存在。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赏识自己的人。
可是:但是。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这里含犹豫不决之意。
入帝乡:进入帝王所在的京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动荡世道中选择隐居的境况,披露了其坚守内心高洁不屈的精神状态。诗人通过对鹿鸣、羽服等象征性的物象的运用,展现了隐士面对乱世所持有的超然态度。

“几多事隔丹霄兴”一句,透露出时光流逝与世事变迁,隐士却仍保持着不染尘俗的心境。"三十年成两鬓霜"则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岁月的增长,这种对比强化了隐士坚守初心的决心。

“芝朮未甘销勇气,风骚无那激刚肠”进一步展示了隐士内在的坚韧与不屈之精神,即便是在偏远山林中,他依旧保持着一颗不服输的刚毅之心。"中朝旧有知音在"则表明诗人对于能理解自己境遇的人持有一种深切的怀念。

最后,“可是悠悠入帝乡”一句,既是对隐士最终归宿的一种美好寄托,也体现了诗人对于隐士精神世界的最高赞美。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位不为世事所动、坚守高洁品格的隐士形象。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送韩蜕秀才赴举

槐花馆驿暮尘昏,此去分明吏部孙。

才器合居科第首,风流幸是缙绅门。

春和洛水清无浪,雪洗高峰碧断根。

堪想都人齐指点,列仙相次上昆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错公栖公南游

洪偃汤休道不殊,高帆共载兴何俱。

北京丧乱离丹凤,南国烟花入鹧鸪。

明月团圆临桂水,白云重叠起苍梧。

威仪本是朝天士,暂向辽荒住得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送僧

老忆游方日,天涯锡独摇。

凌晨从北固,冲雪向南朝。

鬓发泉边剃,香灯树下烧。

双峰诸道友,夏满有书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送僧归南岳

浊世住终难,孤峰念永安。

逆风眉磔磔,冲雪锡珊珊。

石室关霞嫩,松枝拂藓乾。

岩猿应认得,连臂下句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