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张大同写予真请自赞》中的一节,主要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来表达个人的志向和心境。"秀眉广宇"与"不如鲁山",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谦逊,认为自己的才华和地位比不上鲁山这样的名山;"槁项黄馘"与"不如漆园",则暗示自己宁愿如庄子在漆园逍遥,追求内心的宁静,不愿在世俗中劳形伤神。
"韬光匿名"和"将在双井",暗指诗人选择隐藏锋芒,如同深藏不露的智者,在双井(可能是指隐居之地)过着淡泊的生活。"谈玄说妙,热谩两川",则描绘了诗人虽然谈论玄理,但并不追求虚名,而是以平实的态度对待学问。
"枯木突兀,死灰不然"运用了象征,枯木虽老而挺立,死灰看似无生机,却能复燃,寓意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执着。最后两句"虚舟送物,成百漏船",以虚舟比喻自己超脱物外的心境,即使生活如百孔之舟,也能泰然处之,展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黄庭坚清高孤傲、淡泊名利的个性,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哲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