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枯木突兀,傲睨万物。顶门上眼,正法中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独特的画面,以枯木为象征,展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枯木突兀"四字,形象地刻画出枯木挺立的姿态,其孤独而坚韧的形象跃然纸上。"傲睨万物"则进一步表达了枯木对周围环境的超然态度,仿佛无视世俗的眼光,自有一份高傲与独立。
"顶门上眼"可能是指枯木顶端的枝干或眼睛状的树瘤,寓意着洞察世事的智慧和洞察力,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也能保持清醒。"正法中骨"则可能暗指枯木内在的坚韧精神,如同佛法中的正道,虽外表沧桑,但内心坚定,充满力量。
整体来看,黄庭坚通过寥寥几笔,将泐潭和尚的个性与禅意融入枯木之中,寓言手法巧妙,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诗歌的深沉内敛之美。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平生受用,三尺吹毛。欢喜斩新,拾得孟劳。
梦中唤起,犹自忉忉。我王库中,无如是刀。
悟道识性,超凡入圣。文殊一源,普贤万行。
灵山会上,得个消息。达安城中,不落裷?。
黄抚路口,雪里开花。九江渡头,无风起浪。
小山丛竹,到天古木。石下有人,定是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