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作,收录在其《寿安杂诗十首》中。诗的前两句“山人有山未尝游,俗客远来仍久留。”表达了诗人对山野生活的向往以及外界游子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在这里,“山人”指的是隐居在深山中的士人,他们虽然身处山中,却并没有真正去探索和欣赏过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俗客”则是普通来访的人们,这些外来的游子能够长时间留恋这片土地,享受大自然赋予的一切。
第三句“白云满眼望不见,”描绘了诗人在山谷中仰望时的景象。这里的“白云”象征着遥不可及的高远,也隐喻着心中的志向和理想,而“望不见”则表现出了诗人内心对这些美好无限向往却又难以触及的复杂情感。
最后一句“可惜宜阳一片秋。”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美景难留的哀叹。这里的“宜阳”通常指的是山清水秀之地,而“一片秋”则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暗示了诗人对眼前美好的自然风光以及生活时光易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精神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美好事物难以长存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