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春来信有期,双双依旧啄芹泥。

网罗不到营巢处,肯厌田家草屋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燕子在四季更迭中对故地的忠诚与执着,以及它们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首句“秋去春来信有期”,点明了燕子遵循自然规律,每年秋冬南迁,春夏北返的习性,体现了它们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适应能力。这里的“信有期”不仅指时间上的准时,也暗含了燕子对家园的深深眷恋。

次句“双双依旧啄芹泥”,描述了燕子在春季归来后,依然选择熟悉的地点筑巢的情景。这里使用“啄芹泥”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燕子辛勤劳作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它们对旧巢址的熟悉和依赖。

第三句“网罗不到营巢处”,表达了燕子在人类居住环境中寻找筑巢地点的智慧与适应能力。尽管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各种障碍,但燕子总能找到安全的栖息之地,这既是对它们生存智慧的赞美,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美好愿景。

最后一句“肯厌田家草屋低”,进一步强调了燕子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即使是最简陋的草屋,对于燕子来说也足够成为它们的家园。这句话不仅体现了燕子对环境的包容与适应,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生物与人类社会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燕子作为自然界一员,与人类社会之间微妙而和谐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自然规律驱动下展现出的生命力与智慧。

收录诗词(13)

李孟璿(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仙台云树

溪流环翠石台危,曾有仙人共奕棋。

林下枰空樵去久,松间云冷鹤归迟。

古碑无字传遗迹,祖垄多芜动孝思。

几度登临重回首,松楸春雨不胜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戏马台

八千子弟江东来,函关一叱强秦摧。

还乡自比锦衣乐,横槊戏马登高台。

一朝垓下狂图靡,楚歌四合兵尘起。

阴陵失道叹天亡,尚骋馀威歼汉骑。

拔山之力盖世雄,空馀草树生悲风。

有舟不渡亦男子,挥剑直与骓同死。

形式: 古风

铜雀台

魏家歌舞贮铜雀,井干凌空云渺漠。

眉妩争誇翠黛浓,腰纤竞妒罗衣薄。

秦筝赵瑟无时閒,炰凤烹龙顷刻间。

绮苏映水月皎皎,朱帘捲雨花斑斑。

一朝玉匣归尘土,从此高台罢歌舞。

分香卖履属何人,魂断西陵泣寒雨。

形式: 古风

凌歊台

凌歊高台壮南国,突兀干云天咫尺。

晶帘半捲晓风寒,雕阑倒映秋江碧。

台边轧轧金舆来,盈盈二八花颜开。

英雄一去不复返,甍残栋委俱尘埃。

蜀山雪消清似洗,岷江西来几千里。

此日豪华安在哉,唯闻呜咽台前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