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殿丞西京签判

清白世风存,王公复有孙。

挺生如玉树,不竭似淮源。

日背嵩峰紫,春添洛水喧。

幕中多胜友,肯使负芳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清白的世风依然存在,贵族之家又有了新的子孙。
他出生得如同玉树般挺拔,才情犹如淮河源头源源不断。
每日夕阳映照着嵩山紫色的峰顶,春天到来更增添了洛水的喧闹声。
幕僚之中有许多杰出的朋友,他们怎肯让我辜负美酒。

注释

清白:指高尚纯洁的道德品质。
王公:古代对贵族或显赫人物的称呼。
复:再次,重新。
孙:孙子,这里泛指后代。
挺生:出类拔萃,卓然出众。
玉树:比喻人品高洁,才华出众。
不竭:永不枯竭,源源不断的。
淮源:淮河的源头,象征丰富资源。
嵩峰:指嵩山,位于中国河南省。
紫:形容夕阳或山色的紫色。
洛水:古代中国河流,流经洛阳。
喧:喧闹,声音大。
幕中:幕府之中,指官署或团体内部。
胜友:优秀的朋友,知己。
肯:愿意,岂肯。
负:辜负,对不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的作品,名为《送王殿丞西京签判》。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王殿丞西行赴任时的美好祝愿和深厚情谊。

“清白世风存”,表达了希望世间保持清白之风,体现出作者对于纯洁气节的向往与赞赏。接下来的“王公复有孙”,则是对王殿丞家庭的祝福,期望他的家族繁衍兴旺。

“挺生如玉树,不竭似淮源”这两句,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人品和才华比作挺拔如玉的树木,以及源远流长的河水,形象地描绘了王殿丞的高尚品格和深厚学问。

“日背嵩峰紫,春添洛水喧”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嵩山(即华山)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五岳之首,这里用“日背嵩峰紫”来表达王殿丞将要离开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而“春添洛水喧”,则是指到了春天,洛河两岸生机勃勃的声音也随之增多。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王殿丞离别之情。

最后,“幕中多胜友,肯使负芳樽”表达了作者与王殿丞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他未来的期许和祝福。这里的“幕中多胜友”,意味着在官场上有许多贤能之士;而“肯使负芳樽”,则是希望王殿丞能够承载起美好的愿望和重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与期许,以及对其未来充满信心的心情。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送王殿丞知眉山县(其一)

畴昔侍严亲,俱为綵服人。

游兰已多益,得桂复同春。

风树悲欢异,萍波聚散频。

峡中尽遗事,何处不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王瓘同年河南府司录

綵服昔为儿,随亲宦洛师。

至今馀梦想,常记旧游嬉。

佐史头应白,书楼树已攲。

闻君行有日,使我泪交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冯状元归鄂州

夙昔负奇节,琅然为众殊。

下韝连得俊,出手尽成卢。

喜气兼邻曲,荣名溢道涂。

风云俱动色,非复旧江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送史馆任祠部河东转运使

问望簪绅旧,恩华雨露重。

图书周内史,汾浍晋全封。

秀发千寻壁,寒生百鍊锋。

归时门有戟,惜别更从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