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别成献甫经历时新拜西台御史之命二首(其一)

江上秋风吹绣衣,客槎西上渺天涯。

得为李御平生愿,一识荆州是别时。

柏署行分秦地月,棠阴好在召南诗。

日边消息长安近,伫听朝趋上玉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江面上秋风轻轻吹过华丽的衣裳,我乘着客船向西航行,消失在遥远的天际。
如果能实现李御一生的愿望,那就是在荆州相识,此刻却成了离别之时。
在秦地的月光下,我行走在柏署的路上,心中怀念着召南诗中的美好时光。
如今身处长安附近,期待着来自朝廷的消息,静静等待着早朝时踏上那玉石阶梯。

注释

江上:江面。
秋风:秋季的风。
绣衣:华丽的衣物。
客槎:客船。
渺天涯:遥远的天边。
李御:虚构的人物或友人。
荆州:古代地名,今湖北荆州。
别时:离别时刻。
柏署:官署名,可能指尚书省。
秦地:泛指秦国或秦代之地。
棠阴:海棠树荫,象征美好的地方。
召南诗:《诗经》中的篇章。
日边:皇帝身边,比喻朝廷。
消息:消息或动态。
长安:古都,这里指唐朝都城。
玉墀:皇宫的台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圭的作品,名为《访别成献甫经历时新拜西台御史之命二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

“江上秋风吹绣衣”,设定了一个秋日的场景,江边的凉风轻拂着行人的华美衣服,描绘了一种清凉而又有些许孤寂的情境。

“客槎西上渺天涯”,诗人以客子的身份向西前行,渺天涯意味着天地之间的广阔与无边,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旅途中的孤独感受。

“得为李御平生愿,一识荆州是别时”,这里的“李御”可能指的是一位官员或朋友,诗人通过这段文字表达了自己与之交好的心意,同时也暗示着此次分别是在荆州,这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瞬间。

“柏署行分秦地月,棠阴好在召南诗”,“柏署”可能是指某个官署或驿站,而“秦地月”则是对西北地区的称呼。这里的“棠阴”指的是树木成荫的景象,“召南诗”则是古代楚辞中的一种诗歌形式,充满了感伤之情。

“日边消息长安近”,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消息也越来越临近,这里可能隐含着对长安这座城市的期待或是故乡的情思。

“伫听朝趋上玉墀”,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静静倾听早晨时分众人向往朝廷、步履声响于玉阶之上的景象。这里,“伫听”表现出一种专注而又有些许渴望的姿态。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思念、旅途中的孤独感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期待。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古典诗歌。

收录诗词(410)

王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即事

云日散朝阴,清江更一临。

北堂无草积,南浦有波深。

春意饶芳树,晴光动翠岑。

自惭机亦浅,劳起海鸥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呈永叔书事

诏书初捧下西厢,重棘连催暮钥忙。

绿绣珥貂留帝诏,紫衣铺案拜宸香。

卷如骤雨收声急,笔似飞泉落势长。

十五年前出门下,最荣今日预东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呈景仁偶书

昔对芳樽常感慨,今同华发半萧疏。

唐家一代成青史,汉殿多年诵子虚。

丹凤春裁西掖诏,白麻夜草北门书。

几时却奉承明谒,玉蕊花边并直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呈景彝偶书

一从奉诏银台路,下马成诗夺凤毫。

东观已陪窥秘箓,南宫又接较群髦。

芝封紫掖文章贵,星近端门气象高。

今是汉廷三独坐,夜吟犹许醉春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