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昔对芳樽常感慨,今同华发半萧疏。
唐家一代成青史,汉殿多年诵子虚。
丹凤春裁西掖诏,白麻夜草北门书。
几时却奉承明谒,玉蕊花边并直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圭的作品,名为《呈景仁偶书》。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昔对芳樽常感慨”一句,设定了全诗的情绪基调。这里的“芳樽”,通常指代酒杯,但在此处可能暗喻某种美好的事物或时光。而“常感慨”表明诗人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接下来的“今同华发半萧疏”则是对现状的描绘。“华发”指代年轻时代的繁华,而“半萧疏”则形容时光飞逝、事物凋零。诗人通过对比昔日之美好与今日之凋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哀愁。
第三句“唐家一代成青史”,将历史的长河拉到唐朝,指的是唐朝从兴盛到灭亡都被记录在史册上。这里的“青史”暗示着永恒与不朽。诗人通过这一笔触,显示了他对历史的敬仰和认识。
紧接着的“汉殿多年诵子虚”,则是指代汉武帝时期宫廷中长久传颂的《子虚赋》。这里的“汉殿”和“多年”都在强调时间的跨度,而“诵子虚”则显示了诗人对古典文学的尊崇。
至于“丹凤春裁西掖诏,白麻夜草北门书”,这两句是描写朝廷中处理政务的情景。“丹凤春裁西掖诏”中的“西掖诏”,可能指代某种重要的官方文书,而“白麻夜草北门书”则形容官员在夜深人静时奋笔疾书。这些意象传递了朝廷中紧张和繁忙的政治生活。
最后,“几时却奉承明谒,玉蕊花边并直庐”,诗人似乎是在询问何时能有机会亲自前往某个地方(可能是都城或皇宫)去接受圣上的教诲。这里的“玉蕊花边”形容的是美丽的地方,而“并直庐”则可能指代简朴的居所或朝廷中的某种建筑。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权力中心的向往和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的怀念,对历史长河中兴衰更迭的感慨,以及个人对于政治生活和权力中心的向往。王圭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古代官员心境的画卷。
不详
一从奉诏银台路,下马成诗夺凤毫。
东观已陪窥秘箓,南宫又接较群髦。
芝封紫掖文章贵,星近端门气象高。
今是汉廷三独坐,夜吟犹许醉春醪。
虹蜺赫奕射中天,怒窍风号势塕然。
云翼扶抟弥九万,海帆飞迅越三千。
鲵嘘骇浪时开阖,鳌负灵山或溯沿。
安得琴高控双鲤,一驱霾曀静洪渊。
昨日春风变旧年,连珂来访紫芝仙。
三朝元仗鸿钧手,万里今同不系船。
寿酒一倾人共醉,赐书千轴子多贤。
从前身退如公少,莫把长竿忆渭川。
君心常与下民忧,嘉应为霖讵一州。
梦绕金人云气满,笑回玉女电光流。
己成沃野千箱望,岂事灵坛屡舞求。
边粟定储三百万,皋兰何必预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