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斜谷第一堰溯舟上观石门两岸奇峰最为佳绝

北风吹云落寒水,逆波刺船行五里。

层峦夹空抱丛石,万剑侧脊翠烟起。

草木枝叶自殊别,禽虫羽毛亦奇诡。

安得鸡冠数棱田,便可诛茅此居止。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北风吹过,云朵落下,落在寒冷的水面,我们逆着波浪划船前行五里。
层层山峦环绕空中,拥抱着丛生的岩石,仿佛万把利剑直指天空,翠绿的烟雾从山脊升起。
草木的枝叶各自独特,鸟兽的羽毛也奇特诡异。
如何能得到像鸡冠一样的多棱田地,这样就可以在这里建造茅屋居住了。

注释

北风:寒冷的冬季之风。
寒水:冰冷的水面。
逆波:逆着水流方向。
层峦:重叠的山峰。
丛石:密集的岩石。
翠烟:青翠的烟雾。
殊别:显著不同。
禽虫:鸟类和昆虫。
鸡冠:形容田地形状像鸡冠。
诛茅:砍伐茅草以建造房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诗人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北风凛冽、波涛汹涌的景象,以及层峦叠嶂、丛石参差的奇峰异石。同时,诗中还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对自然界独特生命形态的观察与赞美。

北风吹云落寒水,这一句设定了整个景象的背景,是一个冬日凛冽的北风呼啸着,将云朵吹得低垂,似乎连水面都被这寒气侵袭,变得异常清冷。逆波刺船行五里,则展现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乘舟前行的情景,逆流而上,波涛如刀,这种境遇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力量。

层峦夹空抱丛石,万剑侧脊翠烟起。这两句则是对山石的细致描写。层峦意味着连绵不绝的山峰,它们在天空中形成了一个个小世界,每一座山峰都像是把一块块巨大的石头抱在胸前,而这些石头又生长着丛生的植被,万剑侧脊则形容山峦之峻峭,如同无数利剑刺向天际,在阳光的照射下,翠绿的烟气升腾,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壮丽。

草木枝叶自殊别,禽虫羽毛亦奇诡。这两句诗转而描绘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多样性。每一株草木,每一根枝条,每片叶子,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同样的,飞鸟走兽,它们的羽毛和体毛,也各具匠心,形态奇异。

安得鸡冠数棱田,便可诛茅此居止。这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这种自然界的赞美和向往。鸡冠数棱田,是指山峰间开辟出的一块块平坦之地,如同鸡冠一般排列,诗人希望能够在这样的地方找到一片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即使是茅草覆盖的简陋居所,也愿意在此停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和深厚的山水之恋,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行李载书成咏

于世已无用,何苦爱读书。

自笑身许大,所处如蟫鱼。

编简补断烂,卷轴收残馀。

又锁十馀箧,作数随行书。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西门行

盛年可爱重,芳辰宜嬉游。

金瓮酿醇酒,玉盘炙肥牛。

青春九十日,不可一日休。

勿自汨浩气,满胸藏百忧。

君莫惜黄金,黄金身后雠。

自古贪与吝,常为贤者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西冈僦居

出官在秦蜀,始末凡十年。

所治得公宇,靡不完且坚。

中堂与挟廊,角翼相钩联。

领属仅十口,出处皆安便。

冬夏恶风日,侵薄曾无缘。

今年归中都,职事叨磨铅。

未免僦屋住,敢谓须华鲜。

西冈颇幽僻,爱此远市廛。

问得王氏居,十楹月四千。

床榻案几外,空处无一椽。

匽溷及井灶,坼壁皆相连。

经庳须俯首,过隘常侧肩。

所谓十口者,日绕蜗壳旋。

前时大暑中,几不禁袢延。

郁若鼎釜炊,局如狴犴挛。

走蝎过乱蚁,飞蚊剧群蝉。

今日幸过之,复畏明日然。

喜见白露节,相贺肌肉全。

如何下淫雨,晓夕常绵绵。

瓦破榱栋漏,柱陷墙垣穿。

惟供改席坐,岂暇安枕眠。

中庭止数步,深已可载船。

尽室徒跣行,一起复一颠。

京师费耗地,居止实重迁。

俸料计月入,外得无几钱。

却思已过分,仅免亲犁田。

自望于古人,若地而升天。

小庐焦生高,陋巷颜子贤。

引之谕妻孥,吾道宜此焉。

犹胜比邻者,寒突无晨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西崦道友

西崦入深窅,幽茅藏隐仙。

虚窗画云篆,净几校灵编。

绝巘耸玉干,危岩泻珠涎。

相留饭青䭀,人世凡几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