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远轩

渊明赋归去,寓意在田园。

结庐杂人境,喜无车马喧。

秋风菊采采,春风柳娟娟。

人迹日已疏,世事日已迁。

高卧北窗下,梦寐羲皇前。

萧散万虑空,岂但琴无弦?

上人绝遐想,所适乃自然。

端居中淡寂,不在地静偏。

缅怀千载风,所以名吾轩。

形式: 古风

翻译

陶渊明写下归隐诗篇,寄托心意于田园生活。
他在人群居处建屋,喜欢没有车马的喧嚣。
秋天采菊花,春天欣赏柔美的柳树。
人迹日渐稀少,世间人事不断变迁。
他悠闲地躺在北窗下,梦想回到远古时代。
一切忧虑都消散,何止是琴声无弦?
高僧断绝了遥远的幻想,他的归宿顺应自然。
他静心独处,享受的是心境的平淡与宁静。
追忆千年的风雅,因此为我的小屋命名。

注释

渊明:陶渊明。
寓意:寄托心意。
结庐:建造房屋。
杂人境:在人群中。
车马喧:车马的嘈杂声。
秋风菊:秋天的菊花。
采采:茂盛的样子。
迁:变迁。
高卧:悠闲躺卧。
羲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萧散:闲散。
万虑空:一切忧虑消失。
绝遐想:断绝遥远的幻想。
所适:所追求的归宿。
端居:静心独处。
淡寂:平淡宁静。
缅怀:追忆。
千载风:千年的风雅。
名:命名。
吾轩:我的小屋。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冕的《心远轩》,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首句“渊明赋归去”,直接引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暗示诗人的心境。接下来,“结庐杂人境,喜无车马喧”描绘了诗人选择在人群之中保持宁静,享受远离喧嚣的生活。

“秋风菊采采,春风柳娟娟”通过季节变化和自然景物,展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欣赏。随着时光流逝,“人迹日已疏,世事日已迁”,诗人愈发感到与世隔绝的宁静。“高卧北窗下,梦寐羲皇前”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古代圣贤的仰慕。

“萧散万虑空,岂但琴无弦?”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超脱,不在于物质的简朴,而在于精神的自由。“上人绝遐想,所适乃自然”表明诗人追求的是顺应自然,不执着于外在的追求。“端居中淡寂,不在地静偏”揭示了诗人对于心境的重视,而非环境的孤立。

最后两句“缅怀千载风,所以名吾轩”,诗人以“心远轩”为名,表达了对古代高尚品格的追忆和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认同。整首诗以陶渊明为榜样,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712)

王冕(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仙图

寒风萧萧月入户,渺渺云飞水仙府。

仙人一去不知所,池馆荒凉似无主。

江城岁晚路途阻,邂逅相看颜色古。

环佩无声翠裳舞,欲语不语情悽楚。

十二楼前问鹦鹉,沧海桑田眯尘土。

王孙不归望湘浦,芳草连天愁夜雨。

形式: 古风

古时叹

箕子奴而比干死,屈原以葬湘江水。

痛哭书生不见归,朱董何人呼得起?

深衣大老为腐儒,纨裤小儿称丈夫。

学士时为八风舞,将军日醉千金壶。

人间赤子苦钳釱,抱麟反袂空流涕。

呜呼噫嘻,不有祝鮀之佞,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世矣。

形式: 古风

司马氏藏唐子华山水扇画

近来山水画郭熙,江南独数休宁令。

笔法精奇意态古,咫尺万里开天镜。

岩头老树如老龙,隔湖喜见山重重。

小桥依约野色远,茅庐隐映林影空。

门前垒块石头路,荒苔野草青无数。

往来不见车马尘,正似山翁旧居处。

程伯休父司马孙,风流文彩垂青门。

平生爱书入骨髓,尺素寸楮无不存。

我生所好亦殊绝,一见此图狂欲跌。

安得为招唐令来,添我梅花千树雪。

形式: 古风

四牧图戴嵩画

牧儿小职奚以为,力耕得暇则放之。

浴流食青随所宜,岂同人牧潜危机?

重爵厚禄那自欺,坐看败肉加鞭笞。

何如牧儿心坦夷,出入自在无羁縻。

高林雨晴白日迟,平原春暖芳草肥。

牧儿乐事从可知,钓鱼吹笛怡怡而。

牛犊茁壮长厥肥,老我亦有丰年期。

披图载颂四牧诗,龚黄召杜今是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