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剖蛤蜊者满腹皆虫蛆再剖亦尔莫测其故余作歌示之

阎浮世界大海水,泡影光中化百族。

皮毛齿角及鳞介,下至有头若无足。

莫不含灵具至性,其中一一有佛慈。

佛慈众生无差别,佛相遍现亦如之。

应缘度生垂化迹,不争其类争其时。

迷人不解佛真性,敢向众生笺慧命。

鸾刀一启性命悲,一日不启馋难支。

弥天杀网张沙界,万劫相寻无尽期。

诸佛名为可悯者,以杀止杀应难化。

殷勤摘叶付儿啼,方便菩提證刀下。

枯壳相中转法轮,俨然大士现化身。

河目珠眉光满月,璎珞伽黎妙入神。

竖儒不察其中义,只道形模偶相似。

肯信文殊累劫因,前身曾脱蛤蜊蜕。

云何馋腹竞啖吞,依然蜷壳食蛤蜊。

菩萨如来大悯伤,不示慈容示丑类。

双壳才开百蛆攒,细似牛毛簇似猬。

投之以水蠕蠕活,谛视良久生寒悸。

须臾更剖亦如斯,倾筐一掷沟与隧。

此段因缘讵偶然,我云是佛显教权。

众生业轻犹可度,一凛慈容信且坚。

辟如刽子逞刀手,见其父母刀亦捐。

迷人业重佛不转,枉教善巧行方便。

咽喉火起业生贪,夺其所夺业不现。

蚖蛔钻额蛆腐肠,对此何如尚敢尝。

翠盘有箸不能下,何用鸾刀重创伤。

罪性空时莫问果,佛佛圆明珠颗颗。

就将蛤蜊比莲台,颗颗中具如来座。

佛遍恒河沙界中,物物应与蛤蜊同。

乍然悲喜生畏抑,是物皆现圣慈容。

有如贪喙恣豪嚼,钵盂净饭亦生虫。

此是如来秘密藏,芥子须弥纳万象。

提出吹毛颔下刀,抉去空华目里障。

不然枯骨有何灵,猪齿白骨现佛形。

狞犬衔来不敢食,难道畜生不爱腥。

狗子有无佛性也,且扫涂抹几剡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之世创作,名为《有剖蛤蜊者满腹皆虫蛆再剖亦尔莫测其故余作歌示之》。诗中通过描述一位剖开蛤蜊后发现满腹虫蛆的现象,以及再次剖开蛤蜊同样发现虫蛆的情景,揭示了因果报应的深刻哲理。

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蛤蜊内部的景象,通过“满腹皆虫蛆”这一形象的比喻,暗示了贪欲和恶行所带来的后果。进一步地,诗人通过“莫测其故”表达了对因果循环的思考,即行为的后果最终会反作用于自身,无论善恶,都将在未来得到相应的回报。

在诗的最后部分,诗人提出了“佛佛圆明珠颗颗”的比喻,将佛的智慧比作颗颗明珠,强调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深邃性。同时,通过“就将蛤蜊比莲台,颗颗中具如来座”这一句,将蛤蜊与佛座相联系,寓意着即使在最平凡的事物中也能找到佛性的体现,强调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内在性。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力,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引导读者反思自身的行为与未来的因果关系,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研歌

古砖何年入古穴,穿井出之土脉裂。

十丈寒泉閟不泄,冷光一道吹阴雪。

金石匪儗色则铁,擘处恰似神工掣。

有渍蚀痕蘸鬼血,其纹错缀细如缬。

面稍平之微凹凸,凹者似藏轻沈涅。

以手揩摩气尚馝,锐首丰下存朴拙。

天然制与雕锼别,前人作事多不劣。

不取其全因其缺,孤赏肯留耳目亵。

誓与重泉共封闭,神气澌尽土气歇。

岂料终为后人窃,穴之所有化尘屑。

砖立其中神孑孑。

或言文士精所结,毕竟难将物理洁。

奇物从来运世阅,一砖可悟恒沙劫。

形式: 古风

赠周明府复任

周侯挺秀自贵竹,英姿皎皎湛瑶玉。

早穷学海障回澜,上陵班马掩张陆。

九苞霅煜含灵文,万里骁腾看逸足。

当年射策谒明光,我侯弱冠何昂藏。

金镳玉勒桃花骑,横行帝里晔生光。

驰过金马门突入,麒麟殿,鸣珂散。

紫宸扬鞭挥赤电。

意气凭陵跨五侯,文采风流至尊羡。

铜章墨绶竹为符,出领专城宰大都。

排棼解错利器别,坐理弹琴古所无。

冈城亦是先儒地,衣冠礼乐号名区。

比年水旱驱盗贼,况乃榷算太烦荼。

孤城嵲嵲谁安堵,百口嗷嗷思待哺。

我侯呕喔若慈母,拔冤起殢同焦枯。

是时封狐当路衢,磨牙吮血恣所娱。

薰孤掷鼠自不惜,直探虎穴捋其须。

忠诚可以回日月,子惠宁论遍里闾。

三年治行冠南海,卓异循良汉茂宰。

忽讶王乔舄影飞,更留召伯甘棠在。

十里壶浆拥道周,万人伏阙竞遮留。

圣主独廑南顾虑,诏从借寇解民忧。

进贤之冠紫貂裘,是日承恩出凤楼。

香含玉座烟独满,露浥金茎泫未收。

看花上林苑,折柳大江头。

自从折柳度江越,清梦迢迢悬魏阙。

凫影晨飞碧海霞,琴声夜傍黄云月。

黄云佳气郁崔嵬,到日襜帷首重回。

横波旧识鲸鲵净,夹径依然桃李开。

吏人肃候干旄返,父老重迎竹马来。

余也蓬蒿一贱士,剪拂曾蒙伯乐顾。

空衔一寸明月珠,欲报深恩无处所。

去年送送出河关,双凫可望不可攀。

今日江凫下江北,扶摇更待凌风翼。

南国苍生一解颜,宣室求贤正侧席。

祇恐徵书下九重,虽欲借寇借不得。

噫嘻虽欲借寇借不得,为侯歌德铭金石。

形式: 古风

题舍弟浣句池

吾家仲子差不俗,斗如一室罗花木。

当门嵂屼对南山,白日云阴溅飞瀑。

穿云入洞几逶迤,疏脉通泉贮作池。

我有旧题浣句字,移来恰好稳置之。

此池不深亦不浅,其中可畜数鱼儿。

漱流洗耳古人事,取名浣句夫何为。

浣之又浣无不可,其句伊何文与诗。

一字经营堪呕血,片言悟心差解颐。

匡床木榻堆湘帙,倦即高眠醒即披。

我来扼腕论今古,偲偲切切复怡怡。

此道由来有宗统,譬如大海汇流澌。

狂澜一柱任颠倒,东西南北纷如驰。

何当一挽天河水,洗涤日月净昏霾。

雕虫呫哔竖儒事,千秋之业宁在兹。

高歌一曲卧池上,梦入池塘春草时。

形式: 古风

玉漱云牙卷

云有根兮玉有乳,昆邱渺渺蓬瀛渚。

三花树上素鸾栖,五色霞中丹凤驻。

谁餐玉液炼青精,谁拥云裾驾綵骈。

左拉云君右玉女,手握芙蕖觐玉京。

为君一奏霓裳曲,曲绕行云声戛玉。

天上云璈十二徽,世间弦管空局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