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道中寄福昌令张景良通直

十年一梦间湖湘,欲往从之道阻长。

可但知君爱彭泽,不应言我薄淮阳。

马穿崤底流泉白,鸟下关头落照黄。

愁作驿亭寒不寐,怀人思古九回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十年如梦般度过在湖湘之地,想要追随的道路却漫长无尽。
你只知道你爱彭泽,却未料到我也曾轻视过淮阳的经历。
马匹穿过崤山低谷,泉水清澈;鸟儿飞落在潼关头,夕阳染成金黄。
愁绪满怀,在寒冷的驿站中难以入眠,怀人思古之情愁肠百结。

注释

十年:形容时间长久。
湖湘:指湖南地区。
阻长:路途遥远,难以通行。
彭泽:地名,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
薄:轻视,看不起。
淮阳:地名,可能暗指诗人的过去经历。
崤底: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西部。
流泉白:清澈的泉水。
落照黄:夕阳西下,景色金黄。
愁作:因愁而。
驿亭: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休息的场所。
九回肠:形容极度悲伤,愁肠百结。

鉴赏

这首宋诗是晁补之所作,题为《渑池道中寄福昌令张景良通直》。诗人以十年为时间跨度,表达了对友人张景良的深深思念,以及自己在前往湖湘途中所经历的艰辛与感慨。他提到道路漫长,暗示了旅途的不易,同时表达了对彭泽(可能指陶渊明隐居之地)的向往和对自身在淮阳任职经历的微妙态度。

诗中“马穿崤底流泉白,鸟下关头落照黄”描绘了沿途景色,马匹行走在崤山低谷,泉水清澈,夕阳西下,鸟儿归巢,画面凄美而富有诗意,寓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叹。

最后两句“愁作驿亭寒不寐,怀人思古九回肠”,直接抒发了诗人因愁绪满怀而在寒冷的驿亭中难以入眠的情感,他的思绪随着九曲回肠般的回忆和怀人之情,显得深沉而感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己人生的感慨,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阎醇老作默斋

净名良久文殊叹,此是如来不二门。

要识结瘖非是默,应知分别亦无言。

一弦曾得嵇生愧,三复能令孔子尊。

正复立谈封万户,时清何害口澜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景修二十岁袖为乡举之首晚乃尉青田无不遇色其里人晁补之为赋五十六字以别且勉之

一尉三千五百里,昔人尝已叹沉英。

陆机文赋成童妙,梅福官资向老清。

尽说江山多胜事,且临风月慰高情。

它年见我长安道,货药无心更避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游华岳归道中望仙掌

深岩踏遍寻归路,仙掌依然在碧虚。

无限游人重驻马,岂惟狂客倒骑驴。

挂图天汉朝霞上,落影秦关夕照馀。

千古全生才一士,可怜登览尽丘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庐山

丹碧沉沉虎豹闲,松幢引度九重关。

人间未觉浑无路,天上还惊更有山。

瑶草红泉供挹酌,金风白露送跻攀。

良游自叹平生误,便作归来鬓已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