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寺五首(其三)

从前梵说堕虚空,独有坛经说不同。

体用圆明皆宝相,一丁不识却心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从前佛理被说成落入空无之中,唯有《坛经》的观点独具一格。
身心世界都如同珍贵的宝相,即使一无所知也能通达心性。

注释

从前:过去的。
梵说:佛教传统的教义。
堕:陷入。
虚空:空无、虚无。
独有:唯独,只有。
坛经:佛教经典名,六祖慧能的著作。
说不同:有不同的说法。
体:身心。
用:作用或外在表现。
圆明:圆满明白。
皆:都。
宝相:佛教中指清净庄严的形态。
一丁不识:一无所知,形容无知或简单。
却:反而。
心通:心性通达,佛教中指悟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昴英创作的,收录在《全宋诗》中。诗中的“从前梵说堕虚空”一句,以佛教语境开篇,"梵说"指的是佛教经典,而"堕虚空"则暗示了对世间真相的质疑和探寻。紧接着,“独有坛经说不同”,表明诗人对于《坛经》(即《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持有一种特别的认可。这部著作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经典,强调直指心性的方法。

“体用圆明皆宝相”一句,"体用"指的是真理的体现和运用,而"圆明"则形容理解和实践这种真理的状态达到了完美无缺。"皆宝相"意味着在这个层面上,一切都显得珍贵而庄严。

最后,“一丁不识却心通”,表露出一种超越知识和智慧的直接领悟。在这里,“一丁”是最小的量词,表示极少甚至于没有,而“不识”则意味着对知识的超脱。"却心通"显示了即便是在缺乏知识的情况下,也能达到内心的通明与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经典的引用和个人感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宗思想的深刻领会以及对修行境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200)

李昴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华寺五首(其二)

西方骨董南方宝,留镇曹溪几百年。

自是后人当不得,有如翁者亦单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南华寺五首(其一)

诵经听得入从门,壁上偷他四偈言。

毕竟单传端的处,卖薪供母是心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峡山诗

山通一水径皇都,多少英豪出此途。

传我飞来元羽翼,好风吹送过天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雪封寺二首(其二)

征舆六月度梅关,大地清凉树影班。

行客不须梅止渴,流泉到耳冷潺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