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韩诗,为韩吏部作

太行青云城上头,城下乱水亦东流。

谁家烟中杨柳树,鸣鸟一似黄栗留。

是时东风荡瀛洲,瀛洲冠带集英游。

有客抱琴来海岳,罢弹为我夸韩侯。

韩侯家庆邘晋始,异代流风尚能耳。

九十丈人住丹丘,犹子类翁翁类子。

一门两世百八十,更问千年今有几?

余系生子子生孙,锦衣烂照晴空里。

我向瑶台听洞箫,灵风浩荡迷宫征。

桂枝翠弄月光寒,一时秋满芙蓉水。

神仙中人无俗贾,说似青天天为喜。

往年初识吏部君,吏部有子才绝群。

与我同僚内相府,给事朝夕均劳勤。

是则知君莫如我,作歌盛德况所欣。

皇都二月花纷纷,美酒斗倍钱万文。

把酒欲醉春日醺,为君却日呼流云,此歌此事今罕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范梈的《二韩诗,为韩吏部作》描绘了一幅山水人物交融的画卷。首句“太行青云城上头,城下乱水亦东流”展现了太行山的雄峻与流水的灵动,暗示了诗人与友人的高洁品格。接下来,“谁家烟中杨柳树,鸣鸟一似黄栗留”以自然景物烘托出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是时东风荡瀛洲,瀛洲冠带集英游”描绘了春天的盛会,象征着人才的聚集和文化的繁荣。“有客抱琴来海岳,罢弹为我夸韩侯”赞美了韩吏部的才华横溢,以及他家世代的荣耀。

“韩侯家庆邘晋始,异代流风尚能耳”追溯了韩氏家族的源远流长,显示出其家族历史的深厚底蕴。“九十丈人住丹丘,犹子类翁翁类子”描绘了家族中的长者与晚辈之间的和谐关系。

“一门两世百八十,更问千年今有几?”感叹家族的繁衍昌盛,时间的久远。“余系生子子生孙,锦衣烂照晴空里”进一步渲染了家族的富贵气象。

后半部分,诗人回忆与韩吏部的交往,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友情。“我向瑶台听洞箫,灵风浩荡迷宫征”运用神话意象,寓言般地赞美了韩吏部的超凡脱俗。“桂枝翠弄月光寒,一时秋满芙蓉水”营造出清冷而美好的意境,象征着韩吏部的高尚品格。

最后,诗人以“神仙中人无俗贾,说似青天天为喜”再次强调韩吏部的非凡气质,并以“此歌此事今罕闻”收尾,表达了对这段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友谊的深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对友人的高度赞扬和对家族荣耀的歌颂。

收录诗词(629)

范梈(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

  • 字:亨父
  • 籍贯:清江(今江西樟树)
  • 生卒年:pēng)(1272—1330

相关古诗词

怀旧游赠别杜君还益津

往与羽人曾结沧洲期,醉骑鲸鱼跃天池。

北走幽都摩碣石,所历至今皆见之。

泽国波光秋潋滟,津亭月色晓参差。

山夹疏钟和雪度,楼栖断角引霜吹。

兰园坐送流莺乱,华观行闻住鹤悲。

别来几度斜阳里,平曲风烟劳梦思。

安得狂心化为浪,去随流水到天涯。

偶向燕城逢杜子,为我立马欢相持。

自言家在碣石西,石西易水清沦漪。

易州风帆日日至,佳人何事重来迟。

重来易迟去易远,便欲从君川路返。

岁年冉冉思无限,诗成雁过云涛晚。

形式: 古风

用韵酬镏茂才

弱冠从游狎山水,三十余年屈伸指。

南随粤鸟北燕鸿,祇今甚矣吾衰矣。

学问无成不了事,况望清名照书史!

得归重赋茅屋春,青眼相看赖吾子。

丹铅曾近更生阁,但惜案头萤乱死。

世情浩荡何足云,高人不厌席为门。

百丈山前秋屡过,九州外事忆重论。

昔伤萍梗流沧海,暂喜梅花侑翠尊。

制古直须追左契,声英必合绍前闻。

昨朝示我清江作,汹如垒壁瞻风云。

愧我徒当大敌怯,此陈何止摧千军?

流离天骥志远道,悲鸣往往思其群。

形式: 古风

留诸生

凌晨风雨逾山树,把书对酒听鸣扈。

牡丹初茁柳新芽,复逐春光向何处?

元舅曾闻白水誓,妇翁更审清冰誉。

二家姻好信无匹,四海交游知有数。

我于卿门谊不薄,况此阻狭泥中路。

元宵只在数日间,天气未佳须少住。

形式: 古风

凌云篇

往与凌云山人披虎豹、谒太清,是时东风满瑶京,绿杨三月听流莺。

君随挂席湘江行,予亦骑马趋承明。

手把宫袍厌缚身,却忆南溟有纵鳞。

四年辞海岳,一举上星辰。

逢君却向凌云下,心上经纶甚潇洒。

半夜清猿四合啼,长松古月照回溪。

桃花源上路,一去意都迷。

我本凌云峰畔客,何日相从卜其宅。

早服还丹生羽翼,共脱朝衣挂青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