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中秋夜雨》由宋代诗人朱松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之夜,天降甘霖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悟。
首句“秋云定何心,忍翳今夕月”以问句形式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深思的境地,秋云为何遮蔽了今晚的明月?接下来,“尚嫌微点缀,况乃都漫灭”则进一步描绘了云层的厚重,不仅遮挡了月光,连星星也难以显现,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他日任氛霾,数日望清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尽管当前被云雾笼罩,但相信不久之后,天空会再次变得晴朗。这种乐观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倦投衲子窗,竹雨听骚屑”描绘了诗人独坐窗前,听着竹叶在雨中沙沙作响的场景,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孤独感。
“对床不成梦,有酒那能设”则表达了诗人因无法入眠而产生的无奈与遗憾,即使有酒可饮,也无法驱散心中的思绪。这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萤飞矜意气,虫语转幽咽”通过萤火虫和小虫子的活动,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生机,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活力。
最后,“心知层阴表,皎皎玉轮洁”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赞美,尽管被云层遮挡,但月光依然明亮纯净,象征着希望与光明。而“何当凌倒景,徙倚玩飞辙”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与期待,渴望能够超越眼前的局限,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夜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观察与独特感悟,以及对生活、未来充满希望与憧憬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