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静听道友董舒隐弹李陵思汉因赋长歌以写其当时之意云呈傅初庵

幽人南来弹玉琴,泠泠一曲悲南音。

况作李陵思汉调,使我夜听忧难禁。

将军虽云去已久,得君为写千古艰难心。

初撚指下才轻举,黄金殿上闻天语。

将军肯行天子许,战胜良功立须取。

大弦忽变轩昂声,指挥剑客真奇兵。

倏然百骑合争战,乱箭如雨强弓鸣。

小弦喑呜复抑郁,不觉计穷力应屈。

微臣虑远深自谋,莫逆帝心果安出。

须臾声答雁声长,雁来无书徒忆乡。

孤忠空照日耿耿,惭愧强谢苏中郎。

续续泛音转迢递,遥望长空几千里。

高台挥泪落斜阳,望断汉宫五云起。

司马忠言犹且疑,臣心只愿苍旻知。

臣虽不归筑台在,后人或为臣伤悲。

我为听琴哀此意,何况飘蓬沙漠地。

几年屡过将军台,云淡霜寒草憔悴。

今宵听君弹此曲,喜为将军鸣不平。

曲终夜长万籁静,使我归兴欲恋岩上松风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陈宜甫的《夜静听道友董舒隐弹李陵思汉因赋长歌以写其当时之意云呈傅初庵》描绘了一幅深夜听琴的动人画面。诗人通过幽人弹奏的“南音”,尤其是李陵思汉的调子,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感慨。琴声由轻柔转为激昂,仿佛再现了战场上的激烈战斗,随后又转为压抑,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无奈。诗人借李陵之名,表达了对忠诚无报的感慨,以及对皇帝是否理解的疑虑。

在音乐的高潮部分,诗人的情绪也达到顶点,他听到雁鸣,想到故乡和无尽的思念,感到孤忠无处寄托。接着,琴声渐远,如同遥望远方的天空,诗人的心境变得深远而寂寥。他期待自己的忠心能被苍天知晓,即使身在沙漠,仍坚守信念。

最后,诗人被琴声打动,感同身受,不仅为董舒隐的遭遇鸣不平,也为自己漂泊生涯中的相似情感共鸣。整首诗以琴声收束,夜晚的宁静与松风的清冷,更增添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收录诗词(115)

陈宜甫(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四歌行(其一)

有父有父溪村居,苍颜白发七尺躯。

醉时高歌乐疏旷,家无担石常晏如。

东邻西舍邀即去,不复晚景悲桑榆。

有儿流落在天末,未得归隐同樵渔。

呜呼一歌兮重长叹,遥望家书寄回雁。

形式: 古风

四歌行(其二)

有母有母年七十,家中倚门望儿泣。

昔年典衣供学书,惟愿功名当早立。

去年缝衣念远游,老眼穿针恐行急。

儿也驱驰荷圣明,薄俸寄归嗟晚及。

呜呼二歌兮心悲伤,白云万里闽天长。

形式: 古风

四歌行(其三)

有兄有兄纯且良,少年糊口游四方。

前载相随远归侍,三人戏綵登高堂。

胡为伯氏早云殁,使我不得如雁行。

如今远求养亲禄,仲氏有赖常在傍。

呜呼三歌兮悲百种,姜被孤寒不成梦。

形式: 古风

四歌行(其四)

有姊有姊在建阳,夫家辛苦事农桑。

兵后全身喜相见,陈情未已酸离肠。

留钱漫效故人意,悲啼寄语思爷娘。

别来三载消息断,也应忆弟留他乡。

呜呼四歌兮怀昔日,抱我听书近邻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