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伏流金石,端居若探汤。
古松摇落照,芒履促追凉。
天壤知谁似,形骸亦自忘。
何须北窗下,始解到羲皇。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炎炎,诗人独处时的清凉追求与心灵的宁静。首句“三伏流金石,端居若探汤”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夏季酷热难耐的景象,仿佛连石头都被热得如同沸腾的汤水一般。然而,身处其中的诗人却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仿佛置身于炎热之外。
接着,“古松摇落照,芒履促追凉”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清凉感受。古松在阳光的照射下轻轻摇曳,芒鞋(草鞋)在行进中寻找着凉爽之地,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清凉的渴望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天壤知谁似,形骸亦自忘”则表达了诗人超越物质世界,达到心灵自由的状态。在广阔的天地间,似乎只有诗人能够体验到这种超脱的感觉,他的身体和心灵都仿佛融入了大自然,忘记了自我。
最后,“何须北窗下,始解到羲皇”一句,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生活的向往。羲皇,即伏羲,传说中的古代圣王,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诗人认为,不必非要像古人那样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只要心灵达到了某种境界,就能体验到与古人相似的宁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清凉的追求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不详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湖边高节与谁邻,落落寒松往往皴。
就使衡门已尘土,不妨千古自阳春。
孤亭缥缈枕烟霞,面面江山不用赊。
何日乘风指星纪,与君携手逐飞鸦。
祗园寂寞耸高材,自有鸾凰接翅来。
回首壶觞散桃李,日斜风动使人哀。
几年幽径委榛芜,此去寒生孰子如。
笔下奔腾三峡水,胸中突兀五车书。
岂惟丽赋欺弘正,会使清时识仲舒。
富贵由来皆骨相,门闾高处莫趑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