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江西徵岷二律师

乱后江边寺,堪怀二律师。

几番新弟子,一样旧威仪。

院影连春竹,窗声接雨池。

共缘山水癖,久别共题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战乱后的江边寺庙,让人怀念起两位高僧律师。
多少批新来的弟子,保持着与以往相同的庄严礼仪。
寺院的影子与春竹相连,窗边传来雨滴落在池塘的声音。
都是因为热爱山水的癖好,久别重逢一起题写诗歌。

注释

乱后:战乱之后。
江边寺:位于江边的寺庙。
堪怀:值得怀念。
二律师:两位精通佛教戒律的高僧。
几番:多少次,多批。
新弟子:新入门的弟子。
一样:相同。
旧威仪:以往的庄严仪式和规矩。
院影:寺院的影子。
连:连接,相连。
春竹:春天的竹林。
窗声:窗户边传来的声响。
接雨池:雨滴落在池塘的声音。
共缘:共同的因缘,共同的爱好。
山水癖:对山水的特别喜爱。
久别:长时间的离别。
共题诗:一起写诗,共同创作诗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于旧友二律师的怀念之情。开篇“乱后江边寺,堪怀二律师”两句,立刻设定了一个时代背景和空间场景——战乱之后的江边寺庙,是诗人怀念二律师的地方。这里的“堪”字用得恰当,它既表达了诗人的怀念,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

接下来的“几番新弟子,一样旧威仪”两句,则展示了二律师严谨的宗教修养和教育方式。尽管时间流逝,弟子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二律师传承的威仪依然如故,这不仅是对二律师个人魅力的肯定,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这种精神传统的尊敬。

“院影连春竹,窗声接雨池”两句,是对寺庙环境的生动描绘。春日的阳光透过竹叶,在寺院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细雨敲打在屋顶上,声音传入室内,与庭院中的水池相呼应。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更重要的是,它们营造了一种静谧、超脱世俗的氛围。

最后,“共缘山水癖,久别共题诗”两句,则表达了诗人与二律师共同对山水美景的喜爱,以及他们之间因诗歌而建立的情感联系。这里的“共缘”,强调了两人之间情谊的深厚;“久别”,则是时间流逝带来的离别之苦;“共题诗”,不仅是对共同创作诗歌的回忆,也是他们精神世界的一种连结。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事变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旧友的深切怀念,以及对那种超越时空、连接心灵的精神传统的赞美。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寄怀西蟾师弟

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

自从相示后,长记在吟中。

见说南游远,堪怀我姓同。

江边忽得信,回到岳门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寄怀钟陵旧游因寄知己

洗井僧来说旧游,西江东岸是城楼。

昔年淹迹因王化,长日凭栏看水流。

真观上人栖树石,陈陶处士在林丘。

终拖老病重寻去,得到匡庐死便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李洞秀才

到处听时论,知君屈最深。

秋风几西笑,抱玉但伤心。

野水翻红藕,沧江老白禽。

相思未相识,闻在蜀中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寄谷山长老

游遍名山祖遍寻,却来尘世浑光阴。

肯将的的吾师意,拟付茫茫弟子心。

岂有虚空遮道眼,不妨文字问知音。

沧浪万顷三更月,天上何如水底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