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其四)

收尽微风不见江,分明天水共澄光。

由来好处输闲地,堪叹人生有底忙。

心既远,味偏长,须知粗布胜无裳。

从今认得归田乐,何必桃源是故乡。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翻译

收敛了微风,江面不再可见,天水交融,一片明亮澄净的光芒。
自古以来,美好的事物都让位于宁静之地,让人感叹人生中有多少忙碌是多余的。
心灵已远离尘嚣,品味变得特别悠长,要知道,粗布衣裳胜过华丽无用的衣裳。
从现在起,我明白了田园生活的乐趣,何必执着于桃源才是真正的故乡。

注释

微风:轻微的风。
江:江河。
分明天水:天与水界限分明。
澄光:清澈的光芒。
好处:美好的事物。
闲地:安静、悠闲的地方。
有底忙:有多少忙碌。
心既远:心灵远离尘世。
味偏长:品味更深远。
粗布:粗糙的布料。
无裳:没有华美的衣服。
归田乐:回归田园的乐趣。
桃源: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故乡: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开篇"收尽微风不见江,分明天水共澄光"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清净无为的境界。"由来好处输闲地,堪叹人生有底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纷扰的感慨以及对淡泊明志生活态度的向往。

接着,"心既远,味偏长,须知粗布胜无裳"这几句,则更深入地表露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心既远”指的是心灵的超然物外,“味偏长”则是对简单生活的享受和品味,而“须知粗布胜无裳”则强调了朴素生活的真实价值,超越了物质的表象。

最后,“从今认得归田乐,何必桃源是故乡”两句,直接点明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肯定和向往。这里的“归田乐”指的是回归自然、简单生活带来的快乐,而“何必桃源是故乡”则表达了对理想家园的追求并不一定要局限于某个具体的地方,重要的是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回归本真的生活哲学。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鹧鸪天(其二)

浓丽妖妍不是妆。十分风艳夺韶光。

牡丹开就应难比,繁富犹疑过海棠。

须仔细,更端相。烂霞梳晕带朝阳。

千金未足酬真赏,一度相看一断肠。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其三)

避暑佳人不著妆。水晶冠子薄罗裳。

摩绵扑粉飞琼屑,滤蜜调冰结绛霜。

随定我,小兰堂。金盆盛水绕牙床。

时时浸手心头熨,受尽无人知处凉。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失调名

愿得年年,长共我儿解粽。

形式: 押[送]韵

西园辨兰亭和韵

绿叶纤长间紫茎,蜀人未始以兰名。

有时只怪香盈室,此日方传誉满城。

恩意和风扬馥郁,光荣灏露滴清英。

庭阶若不逢精鉴,何异深林静处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