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菊对芙蓉.秋怨

梧叶飘黄,万山空翠,断霞流水争辉。

正金风西起,海燕东归。

凭栏不见南来雁,望故人、消息迟迟。

木樨开后,不应误我,好景良时。只念独守孤帏。

把枕前嘱付,一旦分飞。上秦楼游赏,酒殢花迷。

谁知别后相思苦,悄为伊、瘦损香肌。

花前月下,黄昏院落,珠泪偷垂。

形式: 词牌: 金菊对芙蓉

翻译

梧桐叶变黄,群山翠色尽显,晚霞与流水竞相辉映。
正值秋风从西方吹起,海燕从东方归巢。
倚着栏杆,却见不到南来的雁,想念远方的朋友,音信迟迟未至。
木樨花开之后,不要耽误了我期待的美好时光,只愿独自守在孤寂的帷帐。
在睡前叮嘱,一旦分离,上秦楼游玩赏景,沉醉于酒和花香。
谁知道分别后思念之苦,悄悄地,因你而消瘦了我美丽的容颜。
花前月下,黄昏时分,我在寂静的院落里偷偷落下泪珠。

注释

梧叶:梧桐树叶。
空翠:空旷的翠绿。
断霞:残余的晚霞。
金风:秋风。
海燕:候鸟,此处指秋天归来。
南来雁:从南方飞来的雁。
木樨:桂花。
孤帏:孤独的帷帐。
秦楼:古代宫殿或富人家中的高楼。
酒殢:沉醉于酒。
花迷:被花香所迷惑。
香肌:美丽的肌肤。
珠泪:泪水如珠滴落。

鉴赏

这首宋词《金菊对芙蓉·秋怨》是康与之所作,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词人的离愁别绪。首句“梧叶飘黄,万山空翠,断霞流水争辉”,以梧叶变黄、群山翠色与晚霞倒映流水的景象,营造出秋日的凄美画面。接着,“正金风西起,海燕东归”,通过秋风和归燕,暗示季节更替和人事离散。

“凭栏不见南来雁,望故人、消息迟迟”表达了词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期待着他们的音信,但迟迟未至,增添了期待落空的哀愁。接下来,“木樨开后,不应误我,好景良时”,木樨花开,寓意美好的时光,然而词人却因离别而无法享受。

“只念独守孤帏。把枕前嘱付,一旦分飞”写出了词人独处的孤寂,以及临睡前对未来的担忧和对对方的深深叮嘱。下片“上秦楼游赏,酒殢花迷”描绘了词人试图借酒浇愁、沉醉于花间的情景,但内心的痛苦并未因此减轻。

最后,“谁知别后相思苦,悄为伊、瘦损香肌”,直接抒发了深深的相思之苦,词人因思念而日渐消瘦。结尾“花前月下,黄昏院落,珠泪偷垂”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词人在花月夜的寂静中,独自默默垂泪,表达了无尽的秋怨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宋词婉约细腻的风格。

收录诗词(51)

康与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居滑州(今河南滑县)。生平未详。陶安世序其词,引与之自言:“昔在洛下,受经传于晁四丈以道,受书法于陈二丈叔易。”建炎初,高宗驻扬州,与之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秦桧当国,附桧求进,为桧门下十客之一,监尚书六部门,专应制为歌词。擢军器监,出为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桧死,除名编管钦州。二十八年,移雷州,再移新州牢城,卒

  • 字:伯可
  • 号:顺庵
  • 籍贯:洛阳
  • 生卒年:1147

相关古诗词

洞仙歌令/洞仙歌

若耶溪路。别岸花无数。欲敛娇红向人语。

与绿荷、相倚恨,回首西风,波淼淼、三十六陂烟雨。

新妆明照水,汀渚生香,不嫁东风被谁误。

遣踟蹰、骚客意,千里绵绵,仙浪远、何处凌波微步。

想南浦、潮生画桡归,正月晓风清,断肠凝伫。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荷叶铺水面.春游

春光艳冶,游人踏绿苔。千红万紫竞香开。

暖风拂鼻籁,蓦地暗香透满怀。荼蘼似锦裁。

娇红间绿白,只怕迅速春回。误落在尘埃。

折向鬓云间、金凤钗。

形式: 词牌: 荷叶铺水面

减字木兰花

杨花飘尽。云压绿阴风乍定。帘幕闲垂。

弄语千般燕子飞。小楼深静。睡起残妆犹未整。

梦不成归。泪滴斑斑金缕衣。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望江南.重九遇雨

重阳日,四面雨垂垂。

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路上水平脐。淹浸倒东篱。

茱萸胖,黄菊湿齑齑。

落帽孟嘉寻箬笠,漉巾陶令买蓑衣。都道不如归。

形式: 词牌: 忆江南